[实用新型]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箱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0677.2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1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马哲树;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H01M10/0525;H01M10/058;H01M10/6566;H01M10/6551;H01M10/64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电池组件 电动汽车 主动散热 出风口 进风口 多个电池 电池包 风扇 本实用新型 电池单元 工作效率 气流通过 使用寿命 使用效率 箱体内部 续航里程 旋转驱动 流出 电池 散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箱及电动汽车,该锂离子电池箱通过在箱体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并在进风口或出风口处设置风扇,通过风扇的旋转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箱体内部并流经电池组件后从出风口流出箱体,同时电池组件具有多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具有多个电池单元,同一个电池包内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具有用于所述气流通过的缝隙。气流能够从缝隙中通过带走电池组件工作所散发的热量,提高电池组件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该电动汽车通过锂离子电池箱的主动散热功能提升电池的使用效率,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箱及具有该锂离子电池箱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均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汽车行业,传统的燃料汽车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直接原因。因此,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能源汽车采用电池作为动力源,随着技术的改进,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已经从最初的铅酸电池,发展到现在的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一些其他形式的电池。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高能蓄电池,自日本索尼公司于1990年推向市场时,就引起了学术界,制造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美国特斯拉纯电动车的研发成功后,更是影响了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兴趣。
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已达到150KW/h,是镍铬电池的3倍,镍氢电池的1.5倍。锂离子电池还具有循环寿命长,低自放电率,无记忆性,无污染等优点。但是,锂离子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的热量,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纯电动车上的运用的关键技术在于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箱,该锂离子电池箱能够有效的散热。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所述锂离子电池箱的电动汽车。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箱,包括箱体、容纳于箱体内部的电池组件、用于固定电池组件的固定支架、风扇;所述箱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进风口或出风口处,风扇用以驱动气流自所述进风口进入箱体内部并流经电池组件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箱体;所述电池组件具有多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具有多个电池单元,同一个电池包内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具有用于所述气流通过的缝隙。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并在进风口或出风口处设置风扇,通过风扇的旋转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箱体内部并流经电池组件后从出风口流出箱体。同时电池组件具有多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具有多个电池单元,同一个电池包内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具有用于所述气流通过的缝隙。从而气流能够从缝隙中通过带走电池组件工作所散发的热量,提高电池组件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动汽车具有上述锂离子电池箱,所述锂离子电池箱的箱体下部设置有多个托脚,锂离子电池箱通过所述多个托脚固定在电动汽车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采用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箱作为动力,一方面能够提升汽车的续航里程,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包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包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包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0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动力电池模组框架
- 下一篇: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包保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