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9112.0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2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游建凯;周明强;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畿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黄玉珏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焊接方式 界面液位计 油水分离器 输入管道 本实用新型 空气压缩机 排气管道 导油管 降液管 油水分离效果 圆形筒状结构 油水分离 法兰 油水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包括:主体、输入管道、界面液位计;主体为圆形筒状结构;输入管道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且输入管道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排气管道设置在主体的上侧,且排气管道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界面液位计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界面液位计与主体通过法兰相连接;导油管设置在第一隔板的上侧,且导油管与第一隔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降液管设置在第二隔板的上侧,且降液管与第二隔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对现有的油水分离器的改进,该装置具有油水分离效果好、油水输入冲击小、便于油水分离、结构简单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空压机油水分离器主要处理空压机冷凝液含油废水,污水进入油水分离器进行两级分离,主要应用于各种空压机含油废水及其他行业含油废水,将油水进行分离,以及将在雾气中的气体与油水进行分离。
但是,现有的空压机油水分离器有以下几点不足:
1.分离效果差,通常在进行油水分离后,排出的油水还具有混杂现象;
2.油水进入分离器时,冲击较大,易造成油气水雾化混杂,不利于油水分离。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带有界面液位计及弯弧状输入管道的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分离器分离效果差,通常在进行油水分离后,排出的油水还具有混杂现象;油水进入分离器时,冲击较大,易造成油气水雾化混杂,不利于油水分离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包括:主体、输入管道、排气管道、界面液位计、第一排空管道、第二排空管道、出油管道、排水管道、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导油管、降液管、溢流板、捕雾器、高阙值监测点、低阙值监测点、底座;所述主体为圆形筒状结构;所述输入管道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且输入管道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排气管道设置在主体的上侧,且排气管道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界面液位计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界面液位计与主体通过法兰相连接;所述第一排空管道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且第一排空管道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排空管道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且第二排空管道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油管道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且出油管道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排水管道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且排水管道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腔室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第一腔室与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腔室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第二腔室与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三腔室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第三腔室与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第一隔板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第二隔板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导油管设置在第一隔板的上侧,且导油管与第一隔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降液管设置在第二隔板的上侧,且降液管与第二隔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溢流板置在主体的内部,且溢流板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捕雾器设置在第一腔室的顶部;所述高阙值监测点设置在导油管的一侧;所述低阙值监测点设置在导油管的一侧;所述底座设置在主体的下部,且底座与主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输入管道、排气管道、界面液位计及第一排空管道均连接至第一腔室,且排气管道与界面液位计设置在第一腔室的顶部,输入管道与第一排空管道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畿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畿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9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动力自动排油装置
- 下一篇:塑胶废水混合物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