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塞式模内热切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6434.0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8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甘涛;杨清明;李青春;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白小明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刀 通孔 活塞体 刃口 刀具 固定套 环形沟槽 活塞组件 热切刀具 活塞式 封块 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质量稳定性 保压压力 滑动配合 回位机构 活塞本体 活塞结构 体积可变 通孔内壁 注射压力 注塑工艺 连通孔 内压力 侧壁 受压 平衡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式模内热切刀具,包括带第一通孔的刀具固定套、安装于刀具固定套内且带第二通孔的切刀和安装于第二通孔内的活塞组件;切刀的一端设有刃口;活塞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通孔远离刃口一端端部且开有连通孔的封块、设置于第二通孔靠近刃口一端端部的活塞体和连接于封块与活塞体之间的回位机构;活塞体包括侧壁上开有若干环形沟槽的活塞本体、若干个安装于环形沟槽内且与第二通孔内壁接触的密封圈;所述刀具固定套与切刀之间、切刀与活塞体之间均为滑动配合。采用泵式活塞结构来实现刃口内部体积可变,能够平衡模内压力保证工艺的质量稳定性和避免切刀受压疲损、提升刀具可靠性;尤其适用于具备高注射压力和高保压压力的注塑工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内热切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塞式模内热切刀具。
背景技术
对于带孔塑料件的注塑成型,传统的工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塑料件成型后开孔,一种则是注塑过程中直接成型。前者一般采用机械钻凿的方式进行,工艺耗时费力,且在钻凿过程中,尤其是通孔钻凿时,极易使塑料件在孔的周围形成微裂纹,从而影响到塑料件的使用寿命;后者因可以避免上述问题而被广泛采纳。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后者因为原料需要在绕过成孔镶件时分成两股热流料后再行汇合成型,因此成型后的塑料件表面易产生溶解线,从而影响到塑料件的整体强度。然而,虽然有技术方案通过提高模温的方式来改善熔接线,但由于成型原理的影响,熔接线始终不能完全被消除。此外,提高模温对模具的材质和结构要求很高,复杂且高质量的模具不但升高了模具成本,同时在实际生产中易出现模具卡死的现象,从而导致此类模具的使用寿命大幅降低。
基于上述问题,一种能够在塑料件注塑成孔过程中彻底消除熔接线,从而使塑料件结构强度和表面形态产生质的飞跃的技术——模内热切技术应运而生。此技术中,取消了帮助成孔的模内镶件,使原料先填充完整,然后在塑料件定形前使用带刃口切刀在塑料件表面切出完整的通孔。由于没有受模内镶件分流的影响,原料在填模的过程中不会形成熔接线,因此彻底避免了熔接线的形成。
中国专利CN201520904988.4(公开号)中便公开了“基于模内热切的电子产品外壳自动化成型装置。其自动化成型装置包括注塑模块,所述注塑模块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模板、上模板,下模板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公模芯,上模板的底部设有与公模芯匹配的母模芯,公模芯与对应的母模芯合拢形成模腔,所述模腔中需要形成通孔的位置对应的内壁处设有至少一个可伸出贯穿模腔的成孔切刀;还包括驱动成孔切刀伸缩的切刀驱动模块和驱动模腔开合的模腔驱动模块。通过模内热切的技术形成电子产品外壳上的通孔,既可有效避免熔接线的形成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又能够一次注塑即形成通孔结构。
上述专利中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内热切的成孔刀具。但是,由于该道具的结构是固定的,所以刀具头部环形刃口内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当遇到需要成型通孔的深度较大,即塑料件沿塑料件通孔中心轴方向的厚度较厚时,该空间就不足以容纳被切除的余料,从而导致未被容纳的余料随刀具的推进而溢向刀具四周。这就使得塑料件在刀具四周的的部分因为容纳了这部分余料而使得自身的密度高于塑料件的其他部分,进而使得塑料件的密度不均匀,尤其是在注射压力、保压压力较高的工艺条件下,模具溢流槽的作用减弱,会使得这种密度差异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密度不均匀会使得塑料件通孔附近的内应力逐渐上升,进而导致通孔附近的材料易翘曲变形、在外力作用下易开裂等不良结果。此外,高压力环境下,单一的杆式刀具,在压力的反复作用,极易疲劳,因此在使用过程容易损坏,可靠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式模内热切刀具,以解决高注射压力、高保压压力条件下,模内热切刀具因刃部内空间不足而使被切除的余料严重溢入塑料件其他部分以及刀具易疲劳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6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斜滑块脱扣结构
- 下一篇:可对滑块进行限位的加工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