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9465.5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7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如海;张宝顺;潘磊;董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H02J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流器 串联补偿器 分支电路 交流侧 本实用新型 功率单元 变压器 并联连接开关 直流侧电压 负极接口 故障电流 接口连接 接入线路 绕组串联 侧接口 电抗器 连接点 串联 | ||
1.一种串联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补偿器至少包括换流器、变压器、开关;其中:
所述换流器由六个分支电路构成;分支电路A的第一端和分支电路B的第一端连接,连接点为交流侧接口A;分支电路C的第一端和分支电路D的第一端连接,连接点为交流侧接口B;分支电路E的第一端和分支电路F的第一端连接,连接点为交流侧接口C;分支电路A的第二端、分支电路C的第二端、分支电路E的第二端连接,连接点作为直流侧正极接口;分支电路B的第二端与分支电路D的第二端、分支电路F的第二端连接,连接点作为直流侧负极接口;
所述变压器为三相变压器,至少包括两侧绕组,第一侧绕组与所述换流器的交流侧接口连接,第二侧绕组串联接入线路;所述第二侧绕组的两端与所述开关并联连接;
所述分支电路的组成方案采用方案一或者方案二:
方案一:所述分支电路由功率单元组合和电抗器串联连接构成;所述分支电路A、C、E中,所述电抗器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分支电路的第一端,电抗器的第二端与功率单元组合的输出端A连接,功率单元组合的输出端B作为所述分支电路的第二端;所述分支电路B、D、F中,所述电抗器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分支电路的第一端,电抗器的第二端与功率单元组合的输出端B连接,功率单元组合的输出端A作为所述分支电路的第二端;
方案二:所述分支电路由功率单元组合和电抗器串联连接构成;所述分支电路A、C、E中,所述功率单元组合的输出端A作为所述分支电路的第一端,功率单元组合的输出端B与所述电抗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抗器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分支电路的第二端;所述分支电路B、D、F中,功率单元组合的输出端B为所述分支电路的第一端,功率单元组合的输出端A与所述电抗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抗器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分支电路的第二端;
所述功率单元组合由第一种功率单元与第二种功率单元串联连接构成,或者全部由第二种功率单元组成;
所述第一种功率单元至少由可关断器件T1、可关断器件T2和电容C1构成;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可关断器件T1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可关断器件T2的负极相连,作为第一种功率单元的输出端A;所述可关断器件T2的正极与可关断器件T1的负极相连,作为第一种功率单元的输出端B;
所述第二种功率单元至少由可关断器件T3、可关断器件T4、可关断器件T5、可关断器件T6和电容C2构成;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可关断器件T4的正极、可关断器件T4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可关断器件T5的负极、可关断器件T6的负极相连;所述可关断器件T3的负极与可关断器件T5的正极相连,作为第二种功率单元的输出端B;所述可关断器件T4的负极与可关断器件T6的正极相连,作为第二种功率单元的输出端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单元组合由第一种功率单元与第二种功率单元串联连接构成时,功率单元组合内的第一种功率单元和第二种功率单元按照任意顺序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关断器件采用一个可控开关器件或多个可控开关器件串联或并联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单元的可关断器件包括:IGBT、IGCT、MOSFET、GTO。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关断器件采用IGBT时,可关断器件的正极为其集电极,可关断器件的负极为其发射极;所述可关断器件采用IGCT或GTO时,可关断器件的正极为其阳极,可关断器件的负极为其阴极;所述可关断器件采用MOSFET时,可关断器件的正极为其漏极,可关断器件的负极为其源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压器第二侧绕组与所述线路之间串联接入补偿装置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压器第一侧绕组与所述换流器交流侧接口之间串联接入补偿装置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94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机消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的储能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