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重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7218.1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4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华;卢静;邱兰剑;蓝黎明;陈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银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15 | 分类号: | B62D55/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通孔 轮轴 润滑油 注油孔 轴套 出油孔 本实用新型 一端设置 侧外壁 封闭件 支重轮 轮体 工程机械领域 两端设置 不相通 密封件 端盖 废屑 排出 后排 挤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支重轮,包括轮轴、轴套、轮体、端盖、密封件,轮轴的一端开设有注油孔,轮轴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注油孔不相通的出油孔;轮轴一端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流通孔,轴套靠近注油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流通孔;轮轴的另一端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流通孔,轴套靠近出油孔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流通孔;轮轴的两端设置有封闭件。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在需要对润滑油进行更换时,先打开封闭件;再将润滑油注入到注油孔内,润滑油通过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进入到轮轴、轴套和轮体之间;继而润滑油随着第四流通孔、第三流通孔进入后出油孔后排出;在此过程中能将原先的润滑油挤出,使得润滑油中的废屑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重轮。
背景技术
支重轮作为履带起重机的主要承载结构件,主要作用是支撑履带起重机的重量。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499100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8月2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支重轮滚轮,包括有侧盖、浮封圈、轮体、轴、铜铁套、实心销、滚轮;轴的两侧包括有侧盖,侧盖通过实心销与轴固定连接;轴的表面包裹有钢铁套;钢铁套的外面设置有轮体,钢铁套的中间设置有滚轮;钢铁套的安装轴上安装有浮封圈。
该支重轮滚轮在长久使用后,因轴和钢铁套之间、钢铁套和轮体之间存在磨损而导致废屑进入到润滑油中,若是润滑油长期长久不更换,此时容易影响轮体的运转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重轮,具有方便更换润滑油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支重轮,包括轮轴、套设在轮轴的轴套、套设在轴套上的轮体、设置在轮轴两端的端盖、设置在端盖和轮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轮轴的一端开设有注油孔,所述轮轴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注油孔不相通的出油孔;所述轮轴一端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与注油孔相通的第一流通孔,所述轴套靠近注油孔的一端设置有当轴套转动时能与第一流通孔相通的第二流通孔;所述轮轴的另一端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与出油孔相通的第三流通孔,所述轴套靠近出油孔的一端设置有当轴套转动时能与第三流通孔相通的第四流通孔;所述轮轴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封闭注油孔和出油孔的封闭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的第一环槽,所述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三流通孔和第四流通孔的第二环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体靠近轴套的内壁上形成有呈螺旋状延伸的油腔,所述油腔的一端与第二流通孔相通,所述油腔的另一端与第四流通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套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油腔相通的进油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体靠近油腔的开口边缘处均形成有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注油孔、出油孔相通的螺纹孔,所述封闭件为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上的油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轴的两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与端盖的内壁相抵紧的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体靠近端盖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供端盖的部分嵌入的安装槽,所述密封件为设置在端盖和轮体之间的浮动油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需要对润滑油进行更换时,先打开注油孔和出油孔处的封闭件;再将润滑油注入到注油孔内,润滑油通过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进入到轮轴、轴套和轮体之间;继而润滑油随着第四流通孔、第三流通孔进入后出油孔后排出;在此过程中能将原先的润滑油挤出,使得润滑油中的废屑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银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银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7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