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化电池卷绕纠偏设备的主驱动机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1984.3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2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叶炜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锦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何树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片 正极片 驱动电机 纠偏电机 电池卷绕 边缘检测传感器 机台 本实用新型 动力输出端 纠偏设备 驱动连接 驱动组件 全自动化 主驱动 匹配 自动卷绕设备 电池生产 经济效率 双重功能 主动驱动 自动纠偏 良品率 锂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自动卷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化电池卷绕纠偏设备的主驱动机台,包括控制机架,控制机架设置有负极片驱动电机与正极片驱动电机,负极片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负极片驱动组件,正极片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正极片驱动组件,负极片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负极片纠偏电机,控制机架设置有与负极片纠偏电机匹配工作的负极片边缘检测传感器,正极片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正极片纠偏电机,控制机架设置有与正极片纠偏电机匹配工作的正极片边缘检测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具有主动驱动物料进行电池卷绕以及对物料的位置进行自动纠偏的双重功能,提高电池生产的良品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自动卷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化电池卷绕纠偏设备的主驱动机台。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的基材越来越薄,传统的锂电池卷绕设备采用隔膜与极片物料一起进料,夹紧顶辊夹紧后,靠卷针拉动隔膜,极片物料靠与隔膜间的摩擦力以及夹紧顶辊气缸的压力被动地拉动进行包裹卷绕,该过程中隔膜物料会受到约为设定张力数倍的拉力,从而导致卷绕后的电芯变形,进一步导致内层极片打折甚至使产品报废。另外,传统的锂电池卷绕设备的纠偏机构与卷绕机构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50mm至750mm,两者之间相隔甚远会导致纠偏操作响应严重滞后,严重影响卷绕产品对齐度的精度,因此采用传统的锂电池卷绕设备所生产出来的电芯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芯变形、内层极片打折、对齐度精度差等缺陷问题,严重影响锂电池的生产质量,降低良品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电池卷绕纠偏设备的主驱动机台,具有主动驱动正极片、负极片进行电池卷绕以及对正极片、负极片的位置进行自动纠偏的双重功能,降低在卷绕过程中所受到的拉伸力,快速及时对物料进行自动位置纠偏,提高电池生产的良品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化电池卷绕纠偏设备的主驱动机台,包括控制机架,所述控制机架设置有负极片驱动电机与正极片驱动电机,所述负极片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负极片驱动组件,所述正极片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正极片驱动组件,所述负极片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负极片纠偏电机,所述控制机架设置有与负极片纠偏电机匹配工作的负极片边缘检测传感器,所述正极片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正极片纠偏电机,所述控制机架设置有与正极片纠偏电机匹配工作的正极片边缘检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负极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有第一带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带传动组件的一端与负极片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负极片驱动电机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负极片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负极片纠偏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第一纠偏板,所述第一纠偏板与第一固定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极片驱动组件设置有第一辊筒架,所述第一辊筒架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辊,所述第一驱动辊的一端与第一带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辊筒架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控制机架的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
优选的,所述正极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有第二带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带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正极片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正极片驱动电机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正极片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正极片纠偏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第二纠偏板,所述第二纠偏板与第二固定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正极片驱动组件设置有第二辊筒架,所述第二辊筒架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辊,所述第二驱动辊的一端与第二带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辊筒架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控制机架的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锦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锦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19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