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馈能充气滑橇式刹车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3760.8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7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魏小辉;李天童;梁涛涛;聂宏;尹乔之;张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5/44 | 分类号: | B64C25/44;B64C25/52;B60T13/2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滑橇 刹车制动装置 传动机构组件 本实用新型 增压机构 馈能 充气 气压 起落架 高超声速飞行器 刹车控制器 地面摩擦 气体通过 刹车压力 向下运动 液压管路 液压系统 增压活塞 自馈能式 作动组件 动活塞 体积小 重量轻 作动缸 动能 耗散 机轮 减小 轮轴 轴承 刹车 制动 转动 轮胎 减速 转换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馈能充气滑橇式刹车制动装置,包含机轮、轮轴、第一轴承、传动机构组件、增压机构组件、气压作动组件、滑橇和刹车控制器。传动机构组件将轮胎的转动转换为增压机构中增压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气体通过管道导入气压作动缸,推动作动活塞向下运动,产生刹车压力,使滑橇与地面摩擦,将飞行器前进的动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掉,从而使飞行器减速。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应用在对起落架刹车制动装置尺寸和重量有严格限制要求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上,且采用自馈能式制动方法,不需借助额外的液压系统,减小了飞行器重量,避免了液压管路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了飞行器刹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刹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馈能充气滑橇式刹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能在进行高超声速飞行的飞行器,具有快速响应、超强突防、灵活机动等特点,是一种兼备战略威慑和实战应用能力的新概念武器。这种飞行器主要用于执行兵力投送,特定区域侦查与监视,实施地面打击与防御,提供信息支援、攻击武器和战略投送平台等任务,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这类飞行器有一些突出的总体设计与起降系统的设计矛盾难以协调。一方面,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外形主要是乘波体构型和翼身融合体构型,这类气动外形典型特征是机身机翼薄,内部空间小,不利于起落架的收放布置;而高超声速飞行器所需的燃料和动力装置占去机体大部分空间,也影响了起落架的布置。在前期一些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探索研究中,不得不牺牲气动性能总体设计指标以满足起落装置的收藏空间,大大削弱了飞行器的总体性能和作战使用效能。另一方面,高超声速飞行器着陆时采用高进场速度,这将导致较高的着陆载荷,同时轮胎临界转速的限制增大了飞机机轮尺寸,刹车系统及其辅助系统为吸收更多的水平动能而增加重量和空间需求。
传统起落装置采用液压控制刹车盘制动,但为了达到期望的刹车制动效果,刹车盘的体积往往相对较大,而不能收起在飞行器机体中。为了降低起落装置对于收放空间和结构重量的设计限制,美国的X-15A采用滑橇式着陆,通过滑橇与地面的摩擦进行减速制动。这类起落装置所占结构空间小,耐超高温环境和超高的着陆水平速度,且具有较轻的结构重量。但是滑橇式着陆装置并不适用于需要滑跑起飞的飞行器。另一方面,采用液压控制系统的飞行器由机载集中泵源提供能量且采用余度设计,管路庞大复杂,相应的重量不可避免,有可能产生管路泄露等问题影响飞行器安全性与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对起落架尺寸有严格限制的超高声速飞行器,提出一种自馈能充气滑橇式刹车装置,有效减小飞行器起降系统的尺寸及重量并实现飞行器的刹车制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馈能充气滑橇式刹车制动装置,包含机轮、轮轴、第一轴承、传动机构组件、增压机构组件、气压作动组件、滑橇和刹车控制器;
所述轮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机轮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组件包含传动机构支架、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二轴承和曲柄;
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机轮的内壁上,通过联轴器和所述机轮同轴固连;
所述传动机构支架固定在所述轮轴上,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从动齿轮的通孔;
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传动机构支架相连,其中,从动齿轮的转轴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传动机构支架的通孔和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相连;
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曲柄的一端和所述从动齿轮的转轴固定相连;
所述增压机构组件包含增压机构支架、增压缸、增压活塞和连杆;
所述连杆一端和所述增压活塞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和所述曲柄的另一端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37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橇一体式刹车制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前轮转向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