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平衡三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7330.3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1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邱见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见旭 |
主分类号: | B62K5/027 | 分类号: | B62K5/027;B62K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321042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座 避震 减震器 右后摇臂 泥板支架 一端连接 智能平衡 上孔 下孔 三轮车 挤压 休闲健身器材 车架总成 车身平衡 转向操控 大轮子 后轮轴 后泥板 右后轮 侧翻 后碟 骑行 前轮 转弯 车轮 震动 吸收 | ||
一种智能平衡三轮车,属于休闲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右后摇臂和右避震固定座的一端连接,右后摇臂的另一端通过右后轮轴及右后碟刹与右后轮总成的车轮连接,右避震固定座的另一端与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减震器的另一端与左避震固定座连接,右后泥板安装在右泥板支架上,右泥板支架与右后摇臂连接;右避震固定座有上孔、中孔及下孔,右避震固定座的上孔连接减震器的一端,右避震固定座的中孔与车架总成连接,右避震固定座的下孔与右后摇臂连接。前轮用较大轮子能提供更好的转向操控的稳定性,后两轮通过横向的减震器双边挤压来吸收缓总骑行中的震动,当车辆转弯时,转向的一侧会向另一侧通过转向侧力挤压减震器,而保持车身平衡稳定,不会侧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平衡三轮车,属于休闲健身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滑板车均是采用前叉式避震器,无法在后叉上安装后置独立避震器,并且电池盒组件在安装时是永久性安装在车架上,采用电源线焊接工艺连接,无法保证灵活的取出电池盒组件,结构复杂,由于采用前叉式避震器而大大的降低了骑行舒适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平衡三轮车。
一种智能平衡三轮车,车架总成的顶端管套在前叉总成的立管上,立把插在立管中,车把与立把连接,前叉总成的下部通过前碟刹与前轮总成连接,前挡泥板固定在前叉总成中部,车架总成的箱体中连接电池盒,踏板盖在电池盒上并与箱体连接,车架总成的后部一侧与右后轮总成连接,车架总成的后部另一侧与左后轮总成连接,右后轮总成的右后摇臂和右避震固定座的一端连接,右后摇臂的另一端通过右后轮轴及右后碟刹与右后轮总成的车轮连接,右避震固定座的另一端与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减震器的另一端与左避震固定座连接,右后泥板安装在右泥板支架上,右泥板支架与右后摇臂连接;右避震固定座有上孔、中孔及下孔,右避震固定座的上孔连接减震器的一端,右避震固定座的中孔与车架总成连接,右避震固定座的下孔与右后摇臂连接。
左后轮总成与右后轮总成的结构相同,左后泥板通过左泥板支架安装在左后轮总成上,左避震固定座与左后摇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双后轮机构方式:摇臂双边避震固定座,横向减震,单边独立后轴式、左右后摇臂:为独立式,由左右后轴与车架连接,一侧上下运动时另一侧保持平衡。
本实用新型通过后避震使单边挤压双边均匀受力。
本实用新型两套后叉组件在横向减震器的连接下,吸收缓冲震动,实现摇臂式动态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设计更简单、更经济,强度非常好,前轮用较大轮子能提供更好的转向操控的稳定性,后两轮通过横向的减震器双边挤压来吸收缓总骑行中的震动,当车辆转弯时,转向的一侧会向另一侧通过转向侧力挤压减震器,而保持车身平衡稳定,不会侧翻。操控灵活的同时更且舒适性更好,人在站立的位置或座位上操作很轻松自如,该车的运用范围极广,可以作为休闲代步、购物车、拖挂环保车,而且骑行中不会轻易侧翻,骑行中安全系数增高。可以适应更多的人群和领域。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见旭,未经邱见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7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