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式催化器进气弯管及汽车排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2363.4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7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程鹏志;葛宇龙;夏勇;周青;郑四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华航清宇(苏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13/08;F01N1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郝彩华 |
地址: | 2151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弯管 弯管 催化器 汽车排气系统 第二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 进气端 整体式 本实用新型 汽车发动机 热冲击性能 整体式结构 壁厚分布 焊接缺陷 加工装配 结构刚度 氧传感器 整体成型 总成产品 出气 出气端 疲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催化器进气弯管及汽车排气系统,其中进气弯管包括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弯管本体,所述进气弯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进气端用于与汽车发动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出气端用于与催化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上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安装部,所述弯管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安装部为整体式结构。该进气弯管结构简单,进气弯管整体成型,具有结构刚度高、精度好、壁厚分布均匀、疲劳耐久和热冲击性能优异的特点,避免了焊接缺陷,使得零件质量显著提升,利于进一步总成产品的加工装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催化器进气弯管及汽车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产业不断追求更显著的节能和减排效果,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排气系统的结构优化也势在必行。要实现更好的排放污染物转化效果,必须将三元催化器200尽可能靠近汽车发动机100的排气口,借助更高的排气温度(700℃左右)来实现氮氧化合物的无害化处理,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三元催化器200直径远大于汽车发动机100的排气口的直径,同时排气口朝向近似水平方向,三元催化器200朝向斜后方,两者构成90°左右的夹角,从而导致连接两者的三元催化器200的进气弯管1'有着近似“蜗牛”状的结构,一端大、一端小,并有一个很小半径的弯曲段,从而保证进气弯管1'的两端尽可能接近。这种结构给弯管工艺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工程上通常用板材对半冲压再焊接成整体的进气弯管1',如图1所示。对半焊接工艺具有端口不圆、焊接前组装不便、焊接疏松漏气、焊缝部位热冲击腐蚀严重等潜在质量问题。而且,与汽车发动机连接的法兰2'需要通过机加工后焊接到进气弯管1'的小口端再与汽车发动机100连接,焊接变形导致法兰连接密封面精度变差。氧传感器连接法兰同样通过需要机加工出连接螺母3'然后焊接到进气弯管1'的安装氧传感器连接法兰处,同样存在较高的加工成本和焊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整体式催化器进气弯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整体式催化器进气弯管,包括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弯管本体,所述进气弯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进气端用于与汽车发动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出气端用于与催化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上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安装部,所述弯管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安装部为整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弯管本体的所述进气端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出气端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进气端的翻边法兰。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出气端的扩口限位台阶。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上的翻边螺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系统,所述汽车排气系统具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气弯管。
优选地,所述汽车排气系统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进气弯管与所述汽车发动机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发动机包括连接法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连接法兰的卡箍,所述卡箍采用V型卡箍,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连接法兰均卡设在所述V型卡箍的V型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弯管与所述汽车发动机的结合面之间的密封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所述汽车发动机包括用于与所述进气弯管连接的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的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密封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华航清宇(苏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华航清宇(苏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2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CR尿素喷射混合器
- 下一篇:一种整体式催化器进气弯管热气胀形工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