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踏步管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5820.2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9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何斌;吴林;洪学臣;王国军;武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踏步 管梁 斜梁 过渡梁 弯折 固定横梁 横梁 本实用新型 防护垫 方便性 重量轻 货箱 卸货 平行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踏步管梁结构,包括后踏步管梁本体及防护垫,防护垫固定于后踏步管梁本体上;后踏步管梁本体包括后踏步固定横梁、踏步管梁,踏步管梁与后踏步固定横梁固定连接;踏步管梁包括第一斜梁、第一弯折过渡梁、第一横梁、第二弯折过渡梁及第二斜梁;第一斜梁与第二斜梁相互平行且均固定于后踏步固定横梁上;第一弯折过渡梁分别连接第一斜梁与第一横梁;第二弯折过渡梁分别连接第二斜梁与第一横梁。本实用新型通过后踏步管梁结构,在保证后踏步管梁重量轻的情况下,实现了用户上下货箱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提高卸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后踏步管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用户的产品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在轻型载货汽车领域,汽车的装载和卸货效率影响用户的使用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注重汽车的卸货效率,但是载货汽车由于其整车结构布置,一般货箱离地较高,汽车用户在搬运货箱里面的货物及上下车时不方便,严重影响卸货效率及上下车安全性。
在现有技术中,某些车型因为带有后防护栏,用户因此借用此部件上下车,现技术中,后防护栏有两种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第一种后防护栏结构,如图1所示,其结构复杂,采用方钢成型,组装工艺复杂、重量较大不利于整车轻量化设计、同时成本较高,另外,该结构上端面没有防滑措施,雨水天,摩擦系数低,用户踩在上面有打滑风险,因此该结构也有安全隐患的风险。
另一种后防护栏结构,如图2所示,其结构较第一种后防护栏结构简单,且重量轻,但是用户上下车无法踩踏,方便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踏步管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搬运货箱内的货物上下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后踏步管梁结构,包括后踏步管梁本体及防护垫,所述防护垫固定于所述后踏步管梁本体上;
所述后踏步管梁本体包括后踏步固定横梁、踏步管梁,所述踏步管梁与所述后踏步固定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踏步管梁包括第一斜梁、第一弯折过渡梁、第一横梁、第二弯折过渡梁及第二斜梁;
所述第一斜梁与所述第二斜梁相互平行且均固定于所述后踏步固定横梁上;
所述第一弯折过渡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斜梁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弯折过渡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斜梁与所述第一横梁。
所述第一弯折过渡梁与所述第二弯折过渡梁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弧形部、第二连接部、第二弧形部及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及所述第三连接部依次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弧形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部所在平面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中线延长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向中线的延长线的夹角大于90度。
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防护垫包括防护垫本体及设置于所述防护垫本体上的多个防滑块;
所述防护垫本体呈弧形,与所述第一横梁的外表面相配合;在所述防护垫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后踏步管梁结构,在保证后踏步管梁重量轻的情况下,实现了用户上下货箱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提高卸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第一种后防护栏结构;
图2为现有技术第二种后防护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5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视镜辅助调节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扶手的蹬车踏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