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事故逃生体验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4737.7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0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文;袁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吉平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杆 救生装置 隧道事故 钢索 底端 逃生 碎块 向下滑落 顶盖 滑槽 滑块 内壁 建筑技术领域 报警器启动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有 安全出口 警报声音 就近原则 推动滑块 坠落 损伤 撤离 隧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隧道事故逃生体验救生装置,包括两个支柱,支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钢索,所述钢索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模拟碎块。该隧道事故逃生体验救生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杆,推动滑块在支撑杆内部向下滑落,而因此钢索会随之向下滑落,进而使得模拟碎块坠落,而此时报警器启动,听到隧道里发出的警报声音时,在引导人员的指引下,所有人员采取就近原则,即向距自己最近的安全出口撤离,使得人员可以快速的逃离现场,避免造成大量人员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事故逃生体验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十分复杂,如果遇到砂质和破碎围岩等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塌方和冒顶等地质灾难事故,以及烟雾和火灾等突发事故,而且在隧道塌方后,塌方段岩层极不稳定,随时可能产生新的塌方增加救援的工作难度,对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隧道坍塌、烟雾和火灾的逃生演习,让隧道施工人员了解隧道逃生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传统的隧道塌方逃生知识是通过学习资料方式传授给人们,然而这种方式缺少隧道塌方、烟雾和火灾时带来的真实感受,一旦塌方、烟雾和火灾发生,人们很可能不能适应瞬间环境的变化,导致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逃生方式,造成逃生失败,且因为隧道一般位于地下较深处,因此会导致隧道内空气湿度较高,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会对人员的身体造成影响,且隧道坍塌可能会导致产生浓烟雾等现象,而如果不及时排放会人也会造成危害,因此在此提出了一种隧道事故逃生体验救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事故逃生体验救生装置,具备隧道事故逃生虚拟体验救生等优点,解决了对逃生知识欠缺,欠缺实际实践能力,隧道内空气干燥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虚拟体验救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事故逃生体验救生装置,包括两个支柱,支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钢索,所述钢索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模拟碎块,左侧所述支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空气检测器,所述空气检测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内壁左侧固定安装有吹风机,所述通风管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抽风机,右侧所述支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报警按钮,右侧所述支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门禁,所述通风管的内壁相对一侧之间连通有阻风管,所述阻风管的表面开设有漏孔,所述通风管的内壁顶端与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吸热片,所述通风管的内壁相对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吸湿棉,所述通风管的顶端与低端均开设有漏水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位于两个支柱的相对一侧之间,所述支撑杆位于支柱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顶盖为弧形,所述顶盖的直径长度为两米,所述模拟碎块位于通风管的正面。
优选的,所述报警按钮位于门禁的上方,所述报警按钮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壳。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的左侧与左侧支柱的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右侧与右侧支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湿棉位于阻风管的右侧,所述漏水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吸湿棉的上方和下方。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事故逃生体验救生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吉平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吉平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47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瓦斯输送装置
- 下一篇: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单体自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