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长方形筛孔的活性炭筛网和使用它的脱硫脱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5090.1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3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魏进超;康建刚;李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1D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吸附塔 长方形筛孔 脱硫脱硝装置 输送机 筛网 分级筛分机 活性炭床层 解析塔 吸附层 大颗粒活性炭 出口烟气 活性炭炭 烟气出口 烟气入口 出料口 进料口 小颗粒 床层 吹出 后腔 前部 前腔 烟气 粉尘 | ||
具有长方形筛孔的活性炭筛网和使用它的脱硫脱硝装置,该长方形筛孔的长度L≥3D,长方形筛孔的宽度a=0.65h‑0.95h,h=1.5mm‑7mm。一种脱硫脱硝装置,该装置包括吸附塔、解析塔、装有筛网的分级筛分机、第一活性炭输送机、第二活性炭输送机、第三活性炭输送机。吸附塔的一侧设有烟气入口。吸附塔的另一侧设有烟气出口。吸附塔内设有吸附层前腔、吸附层后腔。解析塔的出料口和分级筛分机进料口连接。大颗粒活性炭置于吸附塔内活性炭床层后部,小颗粒活性炭置于活性炭床层前部,可以防止活性炭炭粉被烟气从床层中吹出,因此可实现降低出口烟气粉尘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活性炭法烟气净化装置的活性炭筛网或筛子,即用于脱硫脱硝装置中的筛网或筛子。筛子可以安装在振动筛上。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采用该筛网的活性炭法烟气净化装置,尤其用于烧结烟气的净化的脱硫脱硝装置,涉及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工业烟气、尤其钢铁工业的烧结机烟气而言,采用包括活性炭吸附塔和解析塔的脱硫、脱硝装置和工艺是比较理想的。在包括活性炭吸附塔和解析塔(或再生塔)的脱硫、脱硝装置中,活性炭吸附塔用于从烧结烟气或废气(尤其钢铁工业的烧结机的烧结烟气)吸附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噁英在内的污染物,而解析塔用于活性炭的热再生。
活性炭法脱硫具有脱硫率高、可同时实现脱硝、脱二噁英、除尘、不产生废水废渣等优点,是极有前景的烟气净化方法。活性炭可以在高温下再生,在温度高于350℃时,吸附在活性炭上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污染物发生快速解析或分解(二氧化硫被解析,氮氧化物和二噁英被分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的再生速度进一步加快,再生时间缩短,优选的是一般控制解析塔中活性炭再生温度约等于430℃,因此,理想的解析温度(或再生温度)是例如在390-450℃范围、更优选在400-440℃范围。
传统的活性炭脱硫工艺如图1中所示。烟气由增压风机引入吸附塔,在入塔口喷入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以提高NOx的脱除效率,净化后的烟气进入烧结主烟囱排放。活性炭由塔顶加入到吸附塔中,并在重力和塔底出料装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解析塔出来的活性炭通过振动筛的过筛,筛余物由2#活性炭输送机输送至吸附塔,吸附塔吸附污染物饱和后的活性炭由底部排出,排出的活性炭由1#活性炭输送机输送至解析塔,进行活性炭再生。
解析塔的作用是将活性炭吸附的SO2释放出来,同时在400℃以上的温度和一定的停留时间下,二噁英可分解80%以上,活性炭经冷却、筛分后重新再利用。释放出来的SO2可制硫酸等,解析后的活性炭经传送装置送往吸附塔重新用来吸附SO2和NOX等。
在吸附塔与解析塔中NOX与氨发生SCR、SNCR等反应,从而去除NOX。粉尘在通过吸附塔时被活性炭吸附,在解析塔底端的振动筛被分离,筛下的为活性炭粉末送去灰仓,留在筛网上部的视为合格活性炭循环利用。目前常用的筛网形式为方孔,其边长a根据筛分要求来定,一般为1.2mm左右。然而,对于类似尺寸为φ9mm×1mm药片状的活性炭,使用这种筛网进行筛分,也将视为合格品。药片状活性炭耐磨耐压强度均很低,进入烟气净化系统后很容易成为碎片,一方面造成烟气净化系统由于活性炭床层由于粉末多导致阻力大,从而增加了系统运行费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活性炭高温燃烧风险,同时出口烟气中粉尘主要由原始烟气中携带的部分细颗粒物和烟气经过活性炭床层时新夹带的活性炭炭粉组成,活性炭床层粉末多也会导致烟气出口粉尘增加,影响周边环境,造成大气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避免药片状的活性炭在筛网上的截留,本申请设计出具有长方形筛孔或长条形筛孔的筛网。该筛网可安装在振动筛上,筛选出满足脱硫脱硝装置的需要的活性炭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5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