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长方形筛孔的活性炭筛网和使用它的脱硫脱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5090.1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3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魏进超;康建刚;李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1D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吸附塔 长方形筛孔 脱硫脱硝装置 输送机 筛网 分级筛分机 活性炭床层 解析塔 吸附层 大颗粒活性炭 出口烟气 活性炭炭 烟气出口 烟气入口 出料口 进料口 小颗粒 床层 吹出 后腔 前部 前腔 烟气 粉尘 | ||
1.具有长方形筛孔的活性炭筛网,其特征在于:该长方形筛孔的长度L≥3D,长方形筛孔的宽度a=0.65h-0.95h,其中D是在筛网上所要截留的活性炭圆柱体的圆形横截面的直径,h是在筛网上所要截留的颗粒状活性炭圆柱体长度的最小值,h=1.5mm-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长方形筛孔的活性炭筛网,其特征在于:长方形筛孔的宽度a=0.7h-0.9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长方形筛孔的活性炭筛网,其特征在于:长方形筛孔的宽度a=0.73h-0.85h。
4.脱硫脱硝装置,该装置包括:吸附塔(1),解析塔(2),第一活性炭输送机(4),第二活性炭输送机(5)和任选的在吸附塔的上方设置的活性炭料仓,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位于解析塔的出料口的下方的一种装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筛网的分级筛分机(3)或该装置还包括位于吸附塔的上方的一种装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筛网的分级筛分机(3)。
5.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吸附塔(1)、解析塔(2)、装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筛网的分级筛分机(3)、第一活性炭输送机(4)、第二活性炭输送机(5)、第三活性炭输送机(6),吸附塔(1)的一侧设有烟气入口(A),吸附塔(1)的另一侧设有烟气出口(B);吸附塔(1)内设有吸附层前腔(101)、吸附层后腔(102),吸附层前腔(101)设置在靠近烟气入口(A)的一侧,吸附层后腔(102)设置在靠近烟气出口(B)的一侧;分级筛分机(3)包括分级筛分机进料口(301)、分级筛分机第一出料口(302)、分级筛分机第二出料口(303)和分级筛分机第三出料口(304);第一活性炭输送机(4)用于连接分级筛分机第一出料口(302)和吸附层后腔(102)的进料口;第二活性炭输送机(5)用于连接分级筛分机第二出料口(303)和吸附层前腔(101)的进料口;第三活性炭输送机(6)用于连接吸附塔(1)的出料口和解析塔(2)的进料口;解析塔(2)的出料口和分级筛分机进料口(301)连接。
6.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吸附塔(1)、解析塔(2)、装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筛网的分级筛分机(3)、第四活性炭输送机(7)、第五活性炭输送机(8),吸附塔(1)的一侧设有烟气入口(A),吸附塔(1)的另一侧设有烟气出口(B);吸附塔(1)内设有吸附层前腔(101)、吸附层后腔(102),吸附层前腔(101)设置在靠近烟气入口(A)的一侧,吸附层后腔(102)设置在靠近烟气出口(B)的一侧;分级筛分机(3)包括分级筛分机进料口(301)、分级筛分机第一出料口(302)、分级筛分机第二出料口(303)和分级筛分机第三出料口(304);第四活性炭输送机(7)连接吸附塔(1)的出料口和解析塔(2)的进料口;第五活性炭输送机(8)的一端连接解析塔(2)的出料口;第五活性炭输送机(8)的另一端连接分级筛分机进料口(301),分级筛分机第一出料口(302)与吸附层后腔(102)的进料口连接,分级筛分机第二出料口(303)与吸附层前腔(10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层后腔(102)内设有多孔板(103),多孔板(103)将吸附层后腔(102)分隔成多个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层后腔(102)内设有1-5块多孔板(1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层后腔(102)内设有2-4块多孔板(103)。
10.根据权利要求5、6、8、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层前腔(101)和吸附层后腔(102)中间设有多孔板(103),吸附层前腔(101)和吸附层后腔(102)通过多孔板(103)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50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