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64277.3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4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光片 光学膜 导光板 量子点 遮光区 本实用新型 背光结构 反射片 透光区 油墨层 胶架 背光 中部开口 上表面 双面胶 透射 遮蔽 漏光 涂覆 粘贴 遮光 覆盖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结构,包括框架、导光板、光学膜、反射片、胶架、遮光片以及FPC线路板,所述导光板固定在所述胶架上后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导光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光学膜和所述反射片,所述遮光片覆盖在所述光学膜的上表面,所述遮光片为中部开口的透光区与四周遮光的遮光区,所述遮光片通过所述双面胶粘贴在所述光学膜上,还包括设于所述光学膜与导光板之间的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的四周涂覆有油墨层,所述量子点膜的油墨层的宽度小于所述遮光片的遮光区的宽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遮光片的遮光区来遮蔽经量子点膜透射出来的光线,保证了光线只能进入遮光片的透光区(背光VA区)而不能进入所述遮光区,杜绝了存在边缘漏光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背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随着对液晶显示效果要求的提高,为了提升模组的色域,目前行业内有开发一种提升NTSC值的量子点薄膜,在背光结构中其代替扩散膜,而LED采用单色蓝光LED。就像采用常规结构时,视区边缘出现白色亮边一样,采用量子点膜+蓝色LED时,背光视区边缘出现蓝边、漏蓝光的效果。
量子点是一种新型材料,又可称为纳米晶,是一种II-VI族或III-V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其导电带子、价带空穴及激子在三个空间方向上束缚住的半导体纳米结构。量子点的粒径一般介于2-10nm之间,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不同的粒径大小发射的光线波长不同。量子点膜包含红、绿量子点,采用单色蓝光LED激发量子点,产生白光。
按目前的常规增加量子点膜的结构,量子点膜直接代替扩散膜,由于背光设计时配件之间存在间隙,存在反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式,蓝光LED的光线并不会全部都进入导光板之后经过量子点膜从VA区射出,而会不经过量子点膜,从缝隙中射出,从而造成背光VA区边缘漏蓝光的问题,视觉效果就是视区周边发光效果偏蓝。另外,目前常用的量子点膜结构,边缘有一小段区域暴露在空气中会失效,也会透过蓝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背光结构,包括框架、导光板、光学膜、反射片、胶架、遮光片以及FPC线路板,所述导光板固定在所述胶架上后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导光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光学膜和所述反射片,焊接LED的所述FPC线路板通过双面胶粘贴在所述胶架上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端,所述遮光片覆盖在所述光学膜的上表面,所述遮光片为中部开口的透光区与四周遮光的遮光区,所述遮光片通过所述双面胶粘贴在所述光学膜上,还包括设于所述光学膜与导光板之间的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的四周涂覆有油墨层,所述量子点膜的油墨层的宽度小于所述遮光片的遮光区的宽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学膜与导光板之间设置的量子点膜的四周涂覆油墨层,利用遮光片的遮光区来遮蔽经量子点膜透射出来的光线,保证了光线只能进入遮光片的透光区(背光VA区)而不能进入所述遮光区,杜绝了存在边缘漏光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量子点膜的油墨层的宽度比所述遮光片的遮光区的宽度至少小0.3mm。涂覆在量子点膜四周的油墨层,其中油墨层的油墨选用黑色的油墨,起遮蔽作用。油墨层要藏到VA区以内,T的尺寸要大于等于,优选不小于0.3mm。
作为优选,所述量子点膜延伸出所述导光板,延伸出所述导光板部分的所述量子点膜通过双面胶固定在所述胶架上。为了便于整个背光结构的稳定性,防止量子点膜的拉扯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量子点膜的侧壁与所述胶架之间的缝隙中设有隔离胶。量子点膜侧壁与胶架之间的缝隙设有隔离胶,隔离胶固化后不太硬,具有一定弹性,确保其能随着量子点膜在可靠性实验条件下胀缩;同时隔离胶遮蔽量子点膜的侧壁,隔绝水汽和空气,防止量子点膜周边出现失效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光学膜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以及扩散膜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为了增强光学膜对从导光板反射出来的光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4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