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2081.1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9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F01N13/08;B63H2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系统 总管段 冷却管系统 入气口 入水口 动力冷却系统 船用发动机 出水口 冷却管 无人船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设置 发动机尾气 倾斜状设置 主控系统 总出气口 冷却水 排气口 散热 内壁 船体 船头 连通 出口 水面 引入 | ||
1.一种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船用发动机(2)、陆用发动机(3)、排气管系统(4)、主控系统(5)、监测系统(6)和冷却管系统(7);船用发动机(2)、陆用发动机(3)、排气管系统(4)、主控系统(5)和冷却管系统(7)均设置在船体(1)内;排气管系统(4)对应船用发动机(2)和陆用发动机(3)设置对应数量的入气口,入气口连接在各个发动机的排气口上,排气管系统(4)将气体从各个入气口导入汇总至总管段(41),总管段(41)的出口为排气管系统的总出气口(42),总管段(41)与船尾水面呈倾斜状设置;冷却管系统(7)对应排气管系统(4)设置,冷却管系统(7)包括至少一个入水口(71),至少一个出水口(72),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冷却管(73),入水口(71)设置在船尾底部外侧朝向船头方向,冷却管(73)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总管段(41)内壁上;监测系统(6)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总管段(41)上;主控系统(5)根据监测系统(6)检测到的温度信息,通过控制入水口(71)的开关,实现对两栖无人船内动力系统的冷却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管系统(7)还包括与入水口(71)数量对应的电磁阀(74),以及至少两个具体设置为喷水头的出水口(72);喷水头用于将冷却管(73)中的水喷洒至排气管系统(4)上;主控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74)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控制冷却管(73)内水体的流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入水口(71)上设置有过滤栅,过滤栅用于过滤进入冷却管(73)水体内的杂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电磁阀(74)上设置有延时器,延时器用于将电磁阀(74)延迟指定时长后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管系统(7)还包括:对应船用发动机(2)和陆用发动机(3)设置的船用冷却模块和陆用冷却模块,每个冷却模块分别包括至少一根将发动机包裹设置的导流管(81)、至少一个导流口(82)、至少一个导出口(83)和对应导流管(81)数量设置的控制阀(84),导流管(81)用于连通导流口(82)和导出口(83);监测系统(6)内对应船用发动机(2)和陆用发动机(3)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主控系统(5)依据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调节控制阀(84)实现对导流管(81)内水体流通功能的开启和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口(82)设置在船体两侧,导出口(83)与冷却管(73)连接,导流管(81)中的水经过冷却管(73)后从出水口(72)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出口(83)设置在船尾底面与外部水体连接,导出口(83)截面上设置具有单方向开启功能的合页(8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出口(83)设置在船尾底面与外部水体连接,导流管(81)的导出口(83)端设置有一管体直径大于导流管的尾段,尾段与导流管(81)的交界处管体内设置一限流球(86),对应限流球(86)在尾段管体内壁上设置有凸起,凸起用于对限流球(86)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陆用发动机(3)包括有左陆用发动机和右陆用发动机,对应左陆用发动机和右陆用发动机分别设置左陆用冷却模块和右陆用冷却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栖无人船的动力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左陆用冷却模块和右陆用冷却模块分别包括四根水流方向与行驶方向同向设置的导流管(81),对应导流管(81)分别设置四个导流口(82)、四个导出口(83)和四个控制阀(84),导流管(81)对应发动机呈包裹状设置,导出口(83)与外部水体连接,水流从导流口(82)进入经过导流管(81)后由导出口(83)流出,主控系统(5)依据监测系统(6)所检测到的数据信息,控制控制阀(84)实现对导流管(81)内水体流通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20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叉车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设置有移动加热组件的SCR尿素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