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车辆空重混装智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4004.6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1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李建华;徐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诚 |
主分类号: | G01G19/04 | 分类号: | G01G19/04;G01G3/142;G01G23/01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枕支架 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安装板 混装 传感器固定支架 智能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集装箱 架设 模拟信号处理器 压力调节螺栓 弯折板结构 轨枕 螺栓 报警装置 车轮压力 分析处理 检测结果 顺次连接 主机数据 两端部 有压力 处理器 钢轨 平行 采集 检测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车辆空重混装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有传感器固定支架,顺次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模拟信号处理器、A/D转换器、主机数据处理器和报警装置;传感器固定支架包括有两个平行的轨枕支架以及传感器安装板,轨枕支架为弯折板结构,轨枕支架的中部为U形板结构,轨枕支架的两端部分别架设于相邻的两个轨枕A和B上,传感器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轨枕支架中部的U形槽底面上,传感器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压力调节螺栓,压力传感器架设于压力调节螺栓的顶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通过压力传感器上钢轨的车轮压力,并通过转换分析处理得到集装箱车辆是否空重或混装的结果,检测精度高,检测结果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集装箱装载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集装箱车辆空重混装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集装箱运输一般由集装箱专用平车或敞车车辆(以下简称平车)作为运输集装箱的主要载体。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严禁在一辆平车上分别装载两只20尺集装箱空箱和重箱混装,否则会导致偏重的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列车出轨事故。
目前铁路集装箱货场为了防止集装箱空重混装,在集装箱门吊上安装有空重检测传感器或集装箱超偏载检测装置。但由于货场的管理及门吊司机、货运员工作疏忽和设备故障等各个环节,导致集装箱空重混装事故经常发生。而集装箱装上平车后货场无法再次检测空重混装情况,集装箱装上平车拖出货场至超偏载检测点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手段进行检测的。只有当列车运行至数百公里有超偏载检测装置的检测点时,才能被检测发现。在这段时间内极易发生列车出轨颠覆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装箱车辆空重混装智能检测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通过压力传感器上钢轨的车轮压力,并通过转换分析处理得到集装箱车辆是否空重或混装的结果,检测精度高,检测结果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集装箱车辆空重混装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有传感器固定支架,安装于传感器固定支架上的压力传感器,顺次连接的模拟信号处理器、A/D转换器、主机数据处理器和报警装置;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模拟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固定支架包括有两个平行的轨枕支架以及传感器安装板,轨枕支架为弯折板结构,轨枕支架的中部为U形板结构,轨枕支架的两端部为倒L形板状结构,轨枕支架的两端部分别架设于相邻的两个轨枕A和B上,传感器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轨枕支架中部的U形槽底面上,传感器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压力调节螺栓,压力传感器架设于压力调节螺栓的顶端且压力传感器的顶端高度满足架设于压力传感器上的钢轨与轨枕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选用轮辐式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集装箱车辆空重混装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有两个分别设置于传感器固定支架前、后端的轨道调节装置,且两个轨道调节装置分别架设于轨枕A和轨枕B外侧的相邻轨枕上,所述的两个轨道调节装置均包括有两个平行的轨枕支撑板和两个平行且连接于两个轨枕支撑板之间的钢轨支撑板,两个轨枕支撑板均为弹簧钢板结构,两个轨枕支撑板的中部均为倒U形板结构,两个轨枕支撑板的两端部均为水平板结构,其中一个钢轨支撑板通过轨道调节螺栓连接于两个轨枕支撑板一同侧端部之间,另一个钢轨支撑板通过轨道调节螺栓连接于两个轨枕支撑板另一同侧端部之间,且两个钢轨支撑板的顶端高度满足架设于钢轨支撑板上的钢轨与轨枕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架设于压力调节螺栓的顶端且压力传感器的顶端高度满足架设于压力传感器上的钢轨与轨枕之间留有2mm的间隙,所述的轨道调节装置两个钢轨支撑板的顶端高度满足架设于钢轨支撑板上的钢轨与轨枕之间留有2-5mm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诚,未经李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4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初中物理教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层提手式电子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