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气体光声光谱检测的谐振式光声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8615.0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0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海;史志存;孙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感闻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康正德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声池 谐振式 声音传感器 进气口 光声光谱检测 本实用新型 缓冲室 谐振腔 两组 检测 差分放大器 检测灵敏度 待测气体 痕量气体 中心轴线 组件包括 池组件 出气口 入射光 输出端 输入端 缓冲 声光 相减 连通 对称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体光声光谱检测的谐振式光声池。谐振式光声池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两组光声池组件,其相互连通,且对称地设置在谐振式光声池的中心轴线的两侧,每组光声池组件包括:缓冲室,设置在该组光声池组件的端部,并与进气口相连通;谐振腔,设置在缓冲室内,并与缓冲室相连通;第一窗口,设置在其中一组光声池组件的端部的外侧,以使入射光从第一窗口进入该组声光池组件内;两个声音传感器,用于分别检测待测气体在两组光声池组件的两个谐振腔产生的声音信号;差分放大器,其输入端与两个声音传感器的输出端均相连,用于将两个声音传感器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相减。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提高了气体的检测灵敏度,非常适合痕量气体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气体光声光谱检测的谐振式光声池。
背景技术
在有害气体监测、汽车尾气监测和智能电网故障监测等领域中,对高灵敏度检测的在线检测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实现对CO、CO2、CH4、C2H2、 SO2、H2S和SF6等气体的高精度快速监测。光声光谱是基于光声效应的一种光谱技术,它是将光信号有效地转换成声信号,通过微音器对声音信号进行检测并计算得到气体的最终浓度,非常适合痕量气体测量以及在复杂背景(多组分多种类气体)下的无干扰测量领域。
光声池作为光声信号的产生源,是光声光谱测量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光声光谱测量系统的灵敏性与稳定性。气体光声池分为谐振式和非谐振式两种。谐振式光声池在噪音和相干信号方面有自己的优势,高的调制频率使得与频率成反比的那部分电子噪音减小,此外,自身结构能使周围的声噪音达到最小。与非谐振式光声池相比,其更适用于环境痕量气体的检测。
现有的谐振式光声池形状有圆柱形、球形及方形。根据驻波分布方式的不同,圆柱形光声池的共振模式可分为径向、角向、纵向。径向共振模式的粘滞损耗最小,品质因素最高,但腔体体积和共振频率最大。角向共振模式的品质因素相对较低,一般在100左右,其共振频率比同半径腔体的径向共振模式也几乎小一倍。纵向共振模式的品质因素最低,在10-80之间,腔体体积和共振频率最小。这些谐振式光声池均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和信噪比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谐振式光声池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和信噪比低等缺点的技术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体光声光谱检测的谐振式光声池,包括:
用于通入待测气体的进气口以及用于排出所述待测气体的出气口;
两组光声池组件,其相互连通,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谐振式光声池的中心轴线的两侧,每组光声池组件包括:
缓冲室,设置在该组光声池组件的端部,并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
谐振腔,设置在所述缓冲室内,并与所述缓冲室相连通;
第一窗口,设置在其中一组光声池组件的端部的外侧,以使入射光从所述第一窗口进入该组声光池组件内,从而使得该组光声池组件内的待测气体发生膨胀并压缩另一组光声池组件内的待测气体;
两个声音传感器,用于分别检测所述待测气体在所述两组光声池组件的两个所述谐振腔产生的声音信号;
差分放大器,其输入端与所述两个声音传感器的输出端均相连,用于将所述两个声音传感器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相减,以获得双倍的声音信号。
可选地,所述缓冲室与所述谐振腔的横截面积的比值为大于或等于5:1。
可选地,所述谐振腔的形状为圆柱形、方形或球形。
可选地,所述谐振腔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谐振腔的长度与其截面直径的比值为大于或等于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感闻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感闻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8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