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调味酱料搅拌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4022.7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2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廖维容;秦刚;刘小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珪一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P30/40 | 分类号: | A23P30/40;A23P30/00;A23L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杆 本实用新型 红外线加热管 工业炒锅 搅拌炒锅 搅拌装置 安装座 调味酱 节能型 侧杆 锅体 红外反射层 锅体内壁 红外反射 加热混合 加热装置 搅拌扇叶 均匀加热 清洁 内表面 铰接 伸入 外壁 粘附 能耗 体内 节约 | ||
1.一种节能型调味酱料搅拌炒锅,包括安装座(1),安装在安装座(1)上的锅体(2),伸入锅体(2)内的搅拌装置(3),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搅拌主杆(31),安装在搅拌主杆(31)上的搅拌侧杆(32),铰接在搅拌侧杆(32)底端的搅拌扇叶(33);
所述搅拌主杆(31)上还设置有红外线加热管(5),所述红外线加热管(5)上方的搅拌主杆(31)上安装有红外反射盖(4),所述锅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红外反射层;
所述红外反射盖(4)包括多个由内至外顺次增大设置的圆台体壳体(41),涂覆在圆台体壳体(41)上的第二红外反射层(42),安装在圆台体壳体(41)外侧将多个圆台体壳体(41)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连接件(43);圆台体壳体(41)呈上小下大的结构,且相邻两个圆台体壳体(41)中,外侧的圆台体壳体(41)的顶端直径小于内侧的圆台体壳体(41)底端的直径;所述连接件(43)均连接在圆台体壳体(41)的顶端位置处;
该连接件(43)为连接绳或链条,每块圆台体壳体(41)顶端的外侧还设置有固定环,该连接绳穿过固定环实现多个圆台体壳体(41)连接为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调味酱料搅拌炒锅,其特征在于,最内侧的圆台体壳体(41)通过轴承(6)安装在搅拌主杆(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调味酱料搅拌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反射层和第二红外反射层(42)均采用纳米级陶瓷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调味酱料搅拌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侧杆(32)包括一端端部固定在搅拌主杆(31)上的上层侧杆和下层侧杆;搅拌扇叶(33)包括与加热锅体内下部表面弧度相同的下层小弧形片状结构,和与加热锅体内上部表面弧度相同的上层大弧形片状结构;
所述下层小弧形片状结构的中间部位铰接在下层侧杆的另一端端部,所述上层大弧形片状结构的中间部位铰接在上层侧杆的另一端端部;
搅拌主杆(31)旋转一圈后,上层大弧形片状结构与锅体(2)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与下层小弧形片状结构与锅体(2)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组合后完全覆盖了锅体(2)内壁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调味酱料搅拌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主杆(31)上还设置有主杆缓冲件(7),该上层侧杆顶端与搅拌主杆(31)连接处的上层侧杆上设置有侧杆缓冲件(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调味酱料搅拌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缓冲件(7)包括底端内部空心且具有与空心连通的直线导孔的上固定件(71),顶端伸入到上固定件(71)的空心部位内的下固定件(72),设置在下固定件(72)顶端位置处且卡接在直线导孔上的卡件(76),安装在上固定件(71)与下固定件(72)之间且位于空心位置处的螺旋弹簧(73),以及防止卡件(76)脱出直线导孔的限位卡齿(74);所述直线导孔沿着上固定件(71)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型调味酱料搅拌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件(71)底端设置有外螺纹,该限位卡齿(74)则为与上固定件(71)底端外螺纹相匹配的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调味酱料搅拌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杆缓冲件(8)的结构与主杆缓冲件(7)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珪一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珪一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40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