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悬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6088.0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0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哲 |
主分类号: | B60L13/04 | 分类号: | B60L13/04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盘 磁块 磁轮 车载磁体 磁悬浮车 感应板 磁槽 轮体 轮轴 本实用新型 导向系统 交通工具 驱动系统 升降装置 系统结构 直接设置 磁悬浮 导磁片 圆环形 超车 变道 车身 封装 路基 统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悬浮车,其特征主要包括车身、底盘、车载磁体、感应板、磁轮以及驱动系统;所述磁轮由轮体、磁槽、轮轴、磁体及导磁片构成,所述磁轮的磁体由一块圆环形的磁块或者由若干块形状大小相同的磁块构成并封装在磁槽里,所有磁块的N极和S极统一朝向,一极朝向轮轴,另一极朝向轮体外;所述感应板敷设在路基上;所述车载磁体直接设置在底盘的不同位置上,或者通过升降装置设置在底盘的不同位置上。它无需导向系统,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解决了磁悬浮交通工具难以超车和变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悬浮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磁悬浮车。
背景技术
磁悬浮交通工具通过电磁力来实现车体和轨道之间的无接触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线性电机驱动车辆运行。尽管磁悬浮交通工具具有许多优势,但是现有磁悬浮交通工具普遍存在投资大,造价高,技术要求高,推进系统、悬浮系统、导向系统构造复杂,难以实现超车和变道等缺点。
此外,专利公开号为CN201021149Y的一种永磁力车既有悬浮系统和推进系统又有导向系统,构造也非常复杂。而且该永磁力车的磁轮结构也非常复杂,包括磁块、磁圈或者磁环、导磁圆筒、数个非磁性圆盘等部件构成,磁轮的磁体需要沿周向、径向或轴向设置,或者沿V形或倒V形轮缘的两边同时布局。同时,该永磁力车的轨道构造复杂,轨道包括轨道座、感应板、路基,感应板打衬设置在轨道座的内槽(即V形槽和凹槽)或者倒V形和矩形轨道座的外表面,然后轨道座再安装在路基上,而且轨道局限于磁轮的正下方。由于轨道构造复杂,该永磁力车的感应板条块分割,构造复杂,感应板分左、右、上、内、外等多块分别敷贴在非磁性轨道座的内槽(即V形槽和凹槽)里或者倒V形和矩形轨道座的外表面,进而导致感应板的反应面朝向也非常复杂,感应板的反应面有朝上的、朝左的、朝右的,在V形和倒V形轨道座上还有倾斜朝向的。最后,该永磁力车的磁轮是一部分非接触性的插入到轨道的槽内或者隔一间隙跨骑在轨道上方,严格局限于线性轨道上方,在没有导向系统的情况下,该永磁力车是无法沿轨道运行的,没有导向系统,磁轮就会与轨道座或者感应板接触摩擦,进而导致起火、脱轨或翻车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磁悬浮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悬浮车,它无需导向系统,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解决了磁悬浮交通工具难以超车和变道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一种磁悬浮车,主要包括车身、底盘、车载磁体、感应板、磁轮以及驱动系统;所述车载磁体直接设置在底盘的不同位置上,或者通过升降装置设置在底盘的不同位置上;所述感应板敷设在路基上;所述磁轮由轮体、磁槽、轮轴、磁体及导磁片构成,轮体的外缘为一圈磁槽,磁槽除了一面朝外敞开,其余各面被轮体包围,所述磁轮的磁体由一块圆环形的磁块或者由若干块形状大小相同的磁块构成并封装在磁槽里,所有磁块按照径向充磁,且所有磁块的N极和S极统一朝向,一极朝向轮轴,另一极朝向轮体外。
所述导磁片呈圆环状,导磁片绕磁槽里的磁体外侧一周紧贴密封着磁体,起导磁作用,并防止磁体裸露、进水、破碎、锈蚀。
所述底盘由底盘架、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接受发动机所传输来的动力,让整车动起来并依据车主的操控进行转向、加速、减速、刹车等过程。
所述磁轮至少为一个,磁轮通过轮轴设置在底盘上,并与驱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配合工作。
所述感应板为铝、铜或者其他感应材料板,感应板的宽度与车道持平,感应板沿长度方向拼接并紧贴路基铺设,向远方延伸,磁悬浮车隔一层气隙在感应板上方悬浮行驶。
所述车载磁体为整块或者若干块,其磁极的N极和S极统一朝向,一极朝向车道上的感应板,另一极朝向底盘,所述车载磁体直接设置在底盘的不同位置上,或者通过升降装置设置在底盘的不同位置上,升降装置上升,带动车载磁体远离感应板,升降装置下降,带动车载磁体靠近感应板,升降装置与传动系统配合并依据车主的操控进行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哲,未经袁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60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撑壳、壳体组件及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