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6331.0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4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陈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陈光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1N1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271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扰流器 本实用新型 进气单元 排气单元 进气管 排气管 进气 排气 气流形成 旋转气流 提速 发动机 加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单元和排气单元,所述的进气单元包括进气管,所述的进气管中设置有进气扰流器,所述的排气单元包括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中设置有排气扰流器;所述的进气扰流器和所述的排气扰流器均能够使得经过的气流形成旋转气流。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能够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就能实现发动机提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进气方式有自然吸气式和涡轮增压式,无论是自然吸气式还是涡轮增压式都不能时刻保证在不同地区(如高原地区、平原地区)、不同工况 (如起步、急加速、负载)等情况下具有充足的空氧供给,达不到燃料燃烧的理论值,最终出现排放不达标、冒黑烟、发动机过热、经济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给发动机提速,目前采用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加油来实现,形式单一,而且还容易产生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在进气端和排气端均实现气流的旋流化,从而提高空气进气速度以及进气量,在进气端还具有气流压力保持效果;在排气端有助于提高废气排出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单元和排气单元,所述的进气单元包括进气管,所述的进气管中设置有进气扰流器,所述的排气单元包括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中设置有排气扰流器;
所述的进气扰流器和所述的排气扰流器均能够使得经过的气流形成旋转气流。
进一步地,还包括额外供气单元,所述的额外供气单元包括额外供气管,所述的额外供气管与所述的进气管连接,沿气流方向、所述的进气管中额外供气管的进气连接部位于所述的进气扰流器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单元包括空气滤清器、增压器和中冷器,所述的进气管包括连接于空气滤清器与所述的中冷器之间的第一进气管、以及连接于所述的中冷器与发动机缸体之间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的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的第二进气管均设置有所述的进气扰流器;沿气流方向、所述的额外供气管与所述的进气管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的第二进气管中的进气扰流器的后端;
增压器包括压气机叶轮和涡轮机叶轮,所述的压气机叶轮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进气管中,所述的涡轮机叶轮设置在所述的排气管中,其中,所述的空气滤清器与压气机叶轮之间的第一进气管中设置有所述的进气扰流器,所述的压气机叶轮与所述的中冷器之间的第一进气管中也设置有所述的进气扰流器;所述的排气扰流器设置在所述的涡轮机叶轮与排气口之间的排气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滤清器与所述的压气机叶轮之间的进气扰流器与所述的压气机叶轮能够产生旋转方向相互对冲的气流。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气扰流器设置有与所述的涡轮机叶轮的叶片倾斜方向相同的流叶片,且该扰流叶片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的涡轮机叶轮的叶片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管中额外供气管的进气连接部设置有用于将额外供气管中的气流喷入所述进气管的喷口装置,喷口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的进气管中并与所述的进气管同轴布置的外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的外管中并与所述的外管同轴布置的内管,所述的内管与所述的外管之间设置有扰流叶片,所述的额外供气管穿过所述的外管与所述的内管连通,所述内管靠近中冷器的一端采用锥形封口结构,所述内管中距离锥形封口结构一端三分之一所述内管长度的位置与内管另外一端位置之间设置有扰流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陈光,未经王陈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6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整引气管进气量的进风口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