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仓的温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5135.1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7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强;张根发;韩新江;杨文平;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61;H01M10/663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仓 温度检测单元 空调单元 温度控制单元 新能源汽车 温度信号 温控系统 空调风 理想工作状态 采集 本实用新型 第二金属层 第一金属层 空调风出口 电动汽车 空调系统 三层结构 实时采集 温度调节 保温层 电池包 电池仓 电连接 连通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仓的温控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分别与温度检测单元以及空调单元电连接;温度检测单元用于采集动力电池仓的温度信号;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温度检测单元采集的温度信号,控制空调单元;空调单元用于调节动力电池仓的温度;动力电池仓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电池包,外壳上设有空调风入口与空调风出口,动力电池仓通过空调风入口与空调单元连通,外壳为三层结构,依次为第一金属层、保温层和第二金属层。通过温度检测单元实时采集动力电池仓的当前温度,根据动力电池仓的当前温度,控制空调系统将动力电池仓的实际温度调节至理想工作状态,保证电池仓处于较佳的工作温度,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仓的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5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0.7%。然而,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依然是电池技术,其中电池成本、充电时间、以及使用寿命是动力电池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而影响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电池的工作温度问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力电池的使用。目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大都采用锂电池,常规的锂电池工作温度为-20℃~60℃,不过一般低于0℃后锂电池性能就会下降,放电能力就会相应降低,所以锂电池性能完全的工作温度,常见是0~40℃。现在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仓大多无温控系统,或者是部分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仓有电加热系统。动力电池温度过高对电池会产生致命损害,而且是不可恢复的,温度过低会极大的影响电池的放电系数,缩短整车的续驶里程,同时也会造成车辆无法启动。
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仓的温控系统,通过对电池仓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保证电池仓处于较佳工作温度,实现提高电池使用效率以及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仓的温控系统,其包括:动力电池仓、温度检测单元、温度控制单元、空调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以及所述空调单元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动力电池仓的温度信号;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单元采集的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空调单元;所述空调单元用于调节所述动力电池仓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温度检测单元实时采集动力电池仓的当前温度,温度控制单元根据动力电池仓的当前温度,控制空调系统将动力电池仓的实际温度调节至理想工作状态,保证电池仓处于较佳的工作温度,从而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并且进一步提高电池使用效率以及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动力电池仓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包,所述外壳上设有空调风入口与空调风出口,所述动力电池仓通过所述空调风入口与所述空调单元连通,所述外壳为三层结构,依次为第一金属层、保温层和第二金属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电池仓的外壳设计成三层结构,并且在两层金属层之间设置保温层,通过两层金属层提高动力电池仓外壳的结构强度,当汽车受到碰撞或者发生事故时,动力电池仓的外壳变形减小,避免由于外壳形变较大对动力电池仓内的电池包造成挤压,从而导致电池包爆炸或者燃烧,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而且采用两层金属层能够进一步减小电池包的电磁辐射,有利于乘客的健康。通过设置保温层减少动力电池仓内部与外部进行热交换,从而减小动力电池仓内的热量损失。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均为铝合金层,所述保温层为气凝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5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