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内把手、车门总成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1324.5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4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路星;齐贺;王军号;古静;康兰兰;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型线 把手骨架 内把手 车门 外轮廓 车门总成 飞边 饰板 圆角 把手 成型方式 成型过程 对接固定 模具移动 滑动 平滑 动模 滑块 划伤 相背 模具 修整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把手、车门总成以及车辆,其中车门内把手包括把手骨架和把手饰板,所述把手骨架和所述把手饰板的横截面分别为U型,且二者对接固定,所述把手骨架的第一外轮廓的端部形成为圆角,所述第一外轮廓上形成有由模具移动而产生的第一分型线和第二分型线,所述第一分型线形成在所述圆角的内侧,所述第二分型线形成在所述第一外轮廓的中间部位。本公开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具有以下优势:把手骨架在成型过程中,其模具中的动模包括至少两个相背滑动的滑块。通过这种成型方式得到的把手骨架,其第一分型线和第二分型线即使产生飞边也不会划伤操作者的手。此外,第二分型线所在位置较平滑,如果产生飞边,也容易修整。
技术领域
本公开设计车辆饰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内把手、车门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门内把手作为汽车开关门的常用零部件,其操作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车门内把手总成一般由把手骨架和把手饰板构成,把手骨架和把手饰板的横截面分别为U型,且二者对接固定。在通过模具成型时,二者的分型线产生于动模和静模配合处,通常位于相应结构的端部。在实际生产中,分型线处易出现飞边等模具缺陷,导致操作者在手握车门内把手时出现划手的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旨在提出一种车门内把手,以解决操作者在手握车门内把手时容易被划伤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把手骨架和把手饰板,所述把手骨架和所述把手饰板的横截面分别为U型,且二者对接固定,所述把手骨架的第一外轮廓的端部形成为圆角,所述第一外轮廓上形成有由模具移动而产生的第一分型线和第二分型线,所述第一分型线形成在所述圆角的内侧,所述第二分型线形成在所述第一外轮廓的中间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轮廓的中间部位形成为向外凸出的圆弧段,所述第二分型线形成在所述圆弧段的弧顶。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饰板的端部抵顶在所述把手骨架的端部,所述把手饰板的端部与所述把手骨架的端部错开设置并且所述把手饰板的端部位于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饰板的第二外轮廓的端部形成有由模具移动而产生的第三分型线,所述第三分型线抵顶在所述把手骨架的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分型线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骨架和所述把手饰板相互卡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具有以下优势:
由于分型线为模具移动时产生,而通过第一外轮廓上的第一分型线和第二分型线的位置可知,把手骨架在成型过程中,其模具中的动模包括至少两个相背滑动的滑块,具体地,该滑动方向近似平行于U型的把手骨架的底面。通过这种成型方式得到的把手骨架,其第一分型线不位于第一外轮廓的端部的外侧,即使产生飞边也不会在操作者手握时划伤操作者的手。第二分型线位于第一外轮廓的中间部位,该部位在操作者手握把手时远离操作者手部的较柔软的虎口位置,同样地,即使产生飞边也不会划伤操作者的手。此外,由于第一外轮廓的面为平滑表面,第二分型线所在位置较平滑,如果产生飞边,也容易修整。这样,对于使把手骨架成型的模具,可以降低动模和静模的研配难度,提高模具的出件率。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门总成,该车门总成上设置有本公开提供的车门内把手,以解决操作者在手握车门内把手时容易被划伤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门总成,包括车门本体和安装在所述车门本体上的车门内把手,所述车门内把手为根据以上所述的车门内把手。
所述车门总成与上述车门内把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车门总成,以解决操作者在手握车门内把手时容易被划伤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13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极式电动车防盗门锁
- 下一篇:一种新型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