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装半自动点焊机的基座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2373.2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8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吉微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轴 容纳杆 转动 收容 半自动点焊机 调节组件 传动轴 支架 焊接 本实用新型 传动电机 焊接组件 支架固定 转轴转动 触电 手部 支撑 安全 成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半自动点焊机的基座,包括调节组件和焊接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轴、容纳杆、收容支架、传动轴、传动电机和保护箱体,所述转动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杆,所述容纳杆通过所述收容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箱体;当两个物品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轴可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在所述容纳杆和所述收容支架的支撑条件下,使所述转动轴能够成功的进行转动,通过所述转动轴的转动可以使需要焊接的两个物品进行角度的调节,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需要人工对其进行调节,防止手部与物品相接触,发生触电的现象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安全的进行工作,并且,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点焊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半自动点焊机的基座。
背景技术
点焊机系采用双面双点过流焊接的原理,工作时两个电极加压工件使两层金属在两电极的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而焊接电流从一电极流经另一电极时在两接触电阻点形成瞬间的热熔接,且焊接电流瞬间从另一电极沿两工件流至此电极形成回路,并且不会伤及被焊工件的内部结构,为了保证熔核尺寸和焊点强度,焊接时间与焊接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补充。为了获得一定强度的焊点,可以采用大电流和短时间。
当物品在一定角度没有焊接完整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调整物品的摆放位置,致使不必的时间和人力的浪费,并且,由于是通过电流对物品进行焊接,当工作人员手拿时,会出现触电的现象,导致工作人员受到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半自动点焊机的基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当物品在一定角度没有焊接完整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调整物品的摆放位置,致使不必的时间和人力的浪费,并且,由于是通过电流对物品进行焊接,当工作人员手拿时,会出现触电的现象,导致工作人员受到生命健康受到威胁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半自动点焊机的基座,包括调节组件和焊接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轴、容纳杆、收容支架、传动轴、传动电机和保护箱体,所述转动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杆,所述容纳杆通过所述收容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箱体,且三者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所述保护箱体内部收容有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并位于所述传动轴的下方,所述传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箱体,所述焊接组件包括支撑架、焊接头、和电源箱,所述焊接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源箱,所述电源箱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上方,所述传动电机和所述焊接头均与所述电源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夹持板和复位弹簧,所述夹持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并位于所述转动轴的内侧壁,且所述夹持板的内部收容有所述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数量为四个,呈两两分布在所述转动轴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设有多个,且每个所述复位弹簧相互平行排列于所述夹持板的内。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设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容纳杆的内部,另外一个所述容纳杆位于所述保护箱体的内部,且其中两个所述传动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另外一个所述传动轴。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所述容纳杆和所述收容支架数量均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所述焊接头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半自动点焊机的基座,通过设置所述传动轴、所述容纳杆、所述收容支架和所述转动轴,当两个物品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轴可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在所述容纳杆和所述收容支架的支撑条件下,使所述转动轴能够成功的进行转动,通过所述转动轴的转动可以使需要焊接的两个物品进行角度的调节,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需要人工对其进行调节,防止手部与物品相接触,发生触电的现象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安全的进行工作,并且,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的浪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吉微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吉微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2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