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空燃比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5486.1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8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苗伟峰;徐斌;胡延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禾苏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03 | 分类号: | G01N27/4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8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燃比传感器 不锈钢 线束接插件 加热体 本实用新型 固定组件 接线端子 拉伸套管 六角螺母 密封塑胶 芯片 陶瓷 发动机排气口 空燃比检测 线束保护套 使用寿命 芯片连接 整体设计 直接安装 拉伸 嵌装 套筒 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空燃比传感器,其特征是包括空燃比传感器芯片、加热体、六角螺母、陶瓷固定组件、不锈钢头部保护套、不锈钢拉伸套筒、密封塑胶件、线束接插件、线束保护套、接线端子,所述空燃比传感器芯片整体嵌装在陶瓷固定组件上面,加热体与空燃比传感器芯片连接,不锈钢头部保护套与不锈钢拉伸套管连接处有六角螺母,密封塑胶件安装不锈钢拉伸套管内侧,线束接插件与空燃比传感器芯片加热体连接,接线端子与线束接插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设计合理,具有空燃比检测范围大,控制精度高,启动速度快,响应时间短,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能够直接安装在发动机排气口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具体属于一种新型空燃比传感器。
背景技术
氧传感器是对汽车尾气氧浓度进行信号检测的一种半导体陶瓷传感器,是汽车电喷系统中最重要的传感器,是系统控制发动机室内空气与燃油的质量之比(简称“空燃比”)的感应神经元。氧传感器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控制下的产物,迄今为止,共已经历五代氧传感器的革新:第一、二、三代为管式氧传感器,其技术要求使尾气排放达到欧III排放标准;第四代为片式氧传感器,其技术要求使尾气排放达到欧IV排放标准;第五代为空燃比传感器,其技术要求使尾气排放达到欧V标准。电喷系统的中央控制元件ECU通过接收该空燃比传感器检测到的氧浓度信号,实时改变喷油状态,从而确保发动机能够在最佳空燃比(比值为14.7)状态下工作,使燃油充分燃烧,从而降低油耗,提升动力,减少尾气排放中的有毒气体含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普通浓差型氧传感器存在空燃比检测范围小,控制精度低,启动速度慢,响应时间长的缺点。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空燃比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空燃比传感器,通过对空燃比传感器芯片、加热体、六角螺母、陶瓷固定组件、不锈钢头部保护套、不锈钢拉伸套筒、密封塑胶件、线束接插件、线束保护套、接线端子的整体优化设计组合,确保发动机能够在最佳空燃比(比值为14.7)状态下工作,使燃油充分燃烧,从而降低油耗,提升动力,减少尾气排放中的有毒气体含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稳定性能好,适合在汽车发动机上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空燃比传感器,其特征是包括空燃比传感器芯片、加热体、六角螺母、陶瓷固定组件、不锈钢头部保护套、不锈钢拉伸套筒、密封塑胶件、线束接插件、线束保护套、接线端子,所述空燃比传感器芯片整体嵌装在陶瓷固定组件上面,加热体与空燃比传感器芯片的一端连接,不锈钢头部保护套安装在空燃比传感器芯片陶瓷固定组件的外侧位于空燃比传感器芯片的端部,不锈钢头部保护套中部外侧有螺纹,不锈钢头部保护套与不锈钢拉伸套管的连接处安装有六角螺母,不锈钢头部保护套的外侧与不锈钢拉伸套管的内侧之间安装有密封塑胶件,线束接插件位于不锈钢拉伸套管的内侧,线束接插件与空燃比传感器芯片加热体连接,线束保护套位于线束插接件的端部外侧,接线端子与线束接插件连接,接线端子位于线束保护套的内侧。
所述的空燃比传感器芯片有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铂、氧化铝、镁铝尖晶石材料组成的多层结构整合体,空燃比传感器芯片为多层结构,其主要由3层氧化锆陶瓷基片、4个铂金属电极和层丝网印刷层按照一定顺序组合成了泵氧电池、参比电池和气体测试腔3大部分,空燃比传感器的空燃比检测范围极宽,从23:1极稀混合气到11:1极浓混合气范围内都能检测到,空燃比传感器输出泵氧电流同实际空燃比的大小成正比对应,对应关系的线性好,在实际空燃比等于理论空燃比(14.7:1)时,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电流为零,当实际空燃比数值小,混合气浓时,空燃比传感器输出电流为负,当实际空燃比数值大,混合气稀时,空燃比传感器输出电流为正。
所述的空燃比传感器芯片内部有陶瓷加热器,陶瓷加热器与加热体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加热体通过线束接插件接线端子与外部电路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禾苏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禾苏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5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