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器及踏板共用支架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13317.X | 申请日: | 2018-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3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 发明(设计)人: | 辛春亮;张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00 | 分类号: | B62D3/00;B60K23/02;B60K26/02;B60T7/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耿媛媛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板 底板 封板 立板 汽车转向器 转向器支架 共用支架 箱式结构 踏板 连接板 技术意义 踏板支架 占用空间 支架总成 前后壁 悬置端 总成本 侧壁 敞口 悬置 平行 装配 断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及踏板共用支架总成,包括:立板、底板、加强板、封板、连接板、筋一和筋二;其中,以所述底板为底、2个平行的加强板为侧壁、立板和封板为前后壁形成了敞口箱式结构;所述连接板平设于所述箱式结构上面的封板所在一端,一端超出加强板形成悬置;所述立板与底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筋一;所述连接板悬置端与加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筋二。该支架总成通过全新的结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向器支架容易断裂及转向器支架与踏板支架并存带来的占用空间、增加装配操作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技术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及踏板共用支架总成,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转向器支架是车辆转向传动系统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它起到固定转向器的作用。车辆运行过程中,转向器支架受到转向器前后摆动的力,同时也受到转向器转动力矩的作用。当车轮转向到最大转角的情况下,转向器输出力矩最大,转向器支架这时受到拉杆反作用力最大;若转向器支架设计强度可以承受该力的冲击,转向器支架就可以可靠的使用。转向器支架一旦断裂,转向器将不能被固定,车辆转向系统将不能实现车辆转向的功能,车辆将失去转向性能,这种情况对驾驶员的安全构成威胁。所以转向器支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最大受力情况下的安全性,以保证转向器支架强度满足整车使用。
在现在的汽车行业,对轻量化、集成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尽可能节约车底空间,简化装配操作,合理安排整车布置。目前的车底空间内,踏板支架和转向器支架各自独立连接,不但增加了装配操作程序,还占用了更多的车底空间。
因此,设计一种强度高、集成化程度高的汽车转向器及踏板共用支架总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器支架容易断裂及转向器支架与踏板支架并存带来的占用空间、增加装配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器及踏板共用支架总成,整合踏板支架与转向器支架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以便于整体和车架、保险杠及驾驶室连接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转向器及踏板共用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板、底板、加强板、封板、连接板、筋一和筋二;
其中,以所述底板为底、2个平行的加强板为侧壁、立板和封板为前后壁形成了敞口箱式结构;
所述立板上设有至少6个车架连接孔,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4个转向器连接孔,所述封板上设有至少4个踏板连接孔;
所述连接板平设于所述敞口箱式结构中封板所在一侧的上面,一端超出加强板形成悬置,连接板上还设有至少6个驾驶室地板连接孔;
所述立板与底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筋一;
所述连接板悬置端与加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筋二。
优选的,所述立板、底板、加强板、封板均为矩形,其中封板长度大于立板长度,立板下缘低于底板和加强板下缘,立板下缘两角为切角或圆角。
或优选的,所述筋一的直角根部设有导水槽。
或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一,加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二,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三。
或优选的,所述驾驶室地板连接孔、转向器连接孔、车架连接孔、踏板连接孔均为螺栓孔。
或优选的,立板、底板、加强板、封板、连接板、筋一和筋二均为钢板切割形成,相互之间的连接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主要构件均为板式结构,结构简单;通过主要构件之间的连接,使在主要受力方向都有多处受力点分担,保障了作为转向器支架的安全性;
(2) 通过封板的设置,便于代替踏板支架连接踏板,减少了空间占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3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