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0961.1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7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贺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M3/156;H02H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龙艳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电源 电阻 开关切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 双电源切换 供电电路 稳压二极管 输出电压 贴片电感 自动切换 双电源 稳压管 芯片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包括:一开关切换电路和与之连接的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其中所述开关切换电路具体包括切换芯片U1、稳压二极管VDZ、电阻R1、电阻R2、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所述第一电源和/或所述第二电源包括贴片电感FB4、稳压管Q11、电容C113、电容C114、电容C120、电容C121、电容C122、电容C123、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5。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双电源的自动切换,同时无论是第一电源工作还是第二电源工作,输出电压的误差都很小,输出都很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电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所有的电子产品和设备都离不开电源。电源是向电子产品和设备提供功率的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和设备对电源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些电源为了保证输入供电的可靠性,会采用冗余设计,使用双输入电源供电,那么如何实现双输入的电源与电源之间,以及双输入电源与后级电源之间的耦接和控制,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其可以为实现双电源的切换提供硬件上的支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包括:一开关切换电路和与之连接的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其中所述开关切换电路具体包括切换芯片U1、稳压二极管VDZ、电阻R1、电阻R2、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切换芯片U1的第七脚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MOS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经过电阻R2后与所述切换芯片U1的第一脚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1的漏极连接;稳压二极管VDZ和电阻 R1并联设置在所述MOS管Q2的漏极和栅极之间;所述MOS管Q3和所述MOS 管Q4的栅极与所述切换芯片U1的第八脚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和/或所述第二电源包括贴片电感FB4、稳压管Q11、电容 C113、电容C114、电容C120、电容C121、电容C122、电容C123、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5,其中所述贴片电感FB4一端与电容C11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稳压管Q11的第三脚连接;所述电容C120和电容C121并联设置,二者一端与所述稳压管Q11的第三脚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42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管Q11的第二脚和第四脚、电容C113、电容C114、电阻R43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23连接后接地;电容C122与电阻R43并联,二者一端与所述稳压管Q11的第一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一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IO接口与所述切换芯片U1 的CTL端连接,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ADC接口。
优选地,还包括以一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与所述开关切换电路连接,具体包括稳压芯片、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阻R10、稳压二极管D5,其中所述电容C10、电容C11并联设置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脚和第四脚之间,所述电容C12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5串联设置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脚和第四脚之间,电容C13设置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五脚和第四脚之间,所述电阻R10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一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0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源切换电路
- 下一篇:列尾主机供电补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