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0961.1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7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贺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M3/156;H02H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龙艳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电源 电阻 开关切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 双电源切换 供电电路 稳压二极管 输出电压 贴片电感 自动切换 双电源 稳压管 芯片 输出 | ||
1.一种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开关切换电路和与之连接的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其中所述开关切换电路具体包括切换芯片U1、稳压二极管VDZ、电阻R1、电阻R2、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切换芯片U1的第七脚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MOS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经过电阻R2后与所述切换芯片U1的第一脚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1的漏极连接;稳压二极管VDZ和电阻R1并联设置在所述MOS管Q2的漏极和栅极之间;所述MOS管Q3和所述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切换芯片U1的第八脚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和/或所述第二电源包括贴片电感FB4、稳压管Q11、电容C113、电容C114、电容C120、电容C121、电容C122、电容C123、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5,其中所述贴片电感FB4一端与电容C11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稳压管Q11的第三脚连接;所述电容C120和电容C121并联设置,二者一端与所述稳压管Q11的第三脚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42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管Q11的第二脚和第四脚、电容C113、电容C114、电阻R43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23连接后接地;电容C122与电阻R43并联,二者一端与所述稳压管Q11的第一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切换芯片U1为LTC4414切换芯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IO接口与所述切换芯片U1的CTL端连接,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ADC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一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与所述开关切换电路连接,具体包括稳压芯片、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阻R10、稳压二极管D5,其中所述电容C10、电容C11并联设置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脚和第四脚之间,所述电容C12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5串联设置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脚和第四脚之间,电容C13设置在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五脚和第四脚之间,所述电阻R10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为LM2596-5稳压芯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其具体包括电压检测芯片、单向可控硅SCR、电阻R1、电阻RV1、电阻RV2、二极管D10,其中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第二脚、单向可控硅SCR的阳极、电阻RV1连接;所述单向可控硅SCR的控制级与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第三脚经过二极管D10后分别与所述电阻RV1和电阻RV2连接,所述电阻RV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第四脚连接,电阻R1与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第四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Q11为CJT1117-ADJ稳压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电感FB4为BLM18PG471SN1贴片电感。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为STM32微控制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源切换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芯片为PT7M6102电压检测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09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源切换电路
- 下一篇:列尾主机供电补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