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6586.3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0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巍;王进福;兰立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4 | 分类号: | G01M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漏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泄漏检测技术领域。该泄漏检测装置包括信号处理器和振动体;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振动体之间通过振动发生机构和振动检测机构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有远程控制器。该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激励方法产生激励信号,使所述振动体产生一定的机械振动响应;S2:检测出所述振动体机械振动的响应特性;S3:根据检测的响应特性,通过模拟信号分析或数字信号分析得到系统的模态特性,判断是否发生泄露。本发明提供的泄漏检测方法通过振动原理进行检测,避免了待检测物料需要特定的理化属性造成的使用限制;同时也适用于固体类物料的检测,扩展了可检测泄漏的物料种类,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泄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如果发生物料泄漏事故会造成生成设备损失、原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等危害,因此在生产现场需要设置泄漏检测装置,以便及时发现泄漏,发出报警。工程上常用的漏液检测方法包括电导率检测法、接近开关检测法。
图1展示了一种电导率法漏液检测装置100,包括绝缘外壳11和设于绝缘外壳11内的两个导体12,两个导体12与信号处理单元14连接;导体12部分伸出绝缘外壳11的导体孔13设置,正常情况下两个导体12并不导通,当有液体泄漏,液面覆盖至与两个导体12接触,则两个导体12导通,并传递给信号处理单元14信号,判断发生漏液现象。但是针对电导率检测法,有如下限制:(1)待检测的液体必须为导电型液体,若待测液体不导电或极弱导电性,则即便发生泄漏,两个导体也无法导通,无法有效检测泄漏;(2)检测到泄漏后需对检测装置上的液滴充分处理,否则残余液滴可能会导致检测装置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发生误报警;(3)待检测液体不能为腐蚀性液体,否则会导致导体12被腐蚀,检测装置报废。
图2为接近开关法漏液检测装置200,在液体容器的底板21和水平面000之间设置倾斜角α,当有液体泄漏至底板21上时,液体沿着底板21流入漏液收集器22中,当漏液积存到一定量时,设于漏液收集器22上某一高度的接近开关23能够接触到漏液,并检测到电容发生变化,并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判断发生漏液。针对接近开关检测法,有如下限制:(1)接近开关的检测原理是检测漏液收集器中的电容变化,因此待检测液体需要较高的介电常数才能被接近开关有效地检测到;(2)漏液经过倾斜的底板流入漏液收集器中,其流经的路径上均会有残留漏液,导致接近开关检测到错误的信号,发生误报警,同时也增加了漏液处理难度。
上述检测方式都是针对液体泄漏进行检测,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针对固体类(如固体颗粒、粉体类)物料并没有针对性的检测装置。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新的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能够满足各类物料的泄漏检测,并减少误报警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漏检测装置,能够满足液体及固体类物料的泄漏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泄漏检测装置,包括信号处理器和振动体;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振动体之间通过振动发生机构和振动检测机构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有远程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示振动发生机构和所述振动检测机构均使用压电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微控制单元和与其连接的压电组件驱动电路、PWM频率调节单元;
所述微控制单元控制所述PWM频率调节单元调制PWM波,并将所述PWM波作为激励信号传递给所述压电组件驱动电路,所述压电组件驱动电路进而驱动所述振动发生机构产生振动,并传递给所述振动体。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处理器还包括信号前置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前置处理电路与所述振动检测机构连接,并传递所述振动体的振动响应给所述微控制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有继电器驱动报警单元,所述继电器驱动报警单元连接所述远程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6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车身骨架前部结构
- 下一篇: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