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四分区相位延迟阵列的全光信息获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09843.6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2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艾晶晶;郭广海;张帅一;滕利华;胡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3/45 | 分类号: | G01J3/4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区 相位 延迟 阵列 信息 获取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四分区相位延迟阵列的全光信息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望远系统(1)、四分区相位延迟器组件(2)、偏振片(3)、四面角锥棱镜(4)、Savart偏光镜(5)、检偏器(6)、成像镜(7)和CCD探测器(8);
沿入射光线的主光轴方向,依次设置前置望远系统(1)、四分区相位延迟器组件(2)、偏振片(3)、四面角锥棱镜(4)、Savart偏光镜(5)、检偏器(6)、成像镜(7)和CCD探测器(8);
构建满足右手定则的xyz坐标系,主光轴为Z轴;
所述四分区相位延迟器组件(2)由两组延迟器构成,第一组延迟器(2.1)处于第二组延迟器(2.2)与前置望远系统(1)之间,第一组延迟器(2.1)的快轴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0°,第二组延迟器(2.2)的快轴方向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45°;
检偏器(6)的透振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0°;
CCD探测器(8)的感光面设置于成像镜(7)的物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分区相位延迟阵列的全光信息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望远系统(1)包括孔径光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分区相位延迟阵列的全光信息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镜(7)物面设置于Savart偏光镜(5)的后表面。
4.一种基于四分区相位延迟阵列的全光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信息获取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入射光准直处理后,通过分光装置分光后得到干涉图,然后通过光谱复原得到一维光谱信息;
入射光准直处理后,通过四分区相位延迟组件对入射Stokes谱进行不同模式的调制,再经过偏振片和四面角锥棱镜将调制后的光线调整成四束偏振光,四束偏振光分别穿过分光干涉仪,最后由成像镜汇聚在CCD探测器上,形成四幅干涉图像,经反演得到不同调制模式下的S0′谱,最终求解获得入射光的所有Stokes参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四分区相位延迟阵列的全光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满足右手定则的xyz坐标系,主光轴为Z轴;所述四分区相位延迟器组件由两组延迟器构成,第一组延迟器处于第二组延迟器与前置望远系统之间,第一组延迟器的快轴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0°,第二组延迟器的快轴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四分区相位延迟阵列的全光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只考虑入射光S0分量的调制情况,入射光经过四个不同角度的延迟器及线偏振器组合后S0变为S0′,表达式为:
式中:S0为入射光束总能量,S1为0°方向线偏振光与90°方向线偏振光强度之差,S2为45°方向线偏振光与135°方向线偏振光强度之差,S3为右旋圆偏振光与左旋圆偏振光强度之差,σ为波数,分别为相位延迟组件的相位延迟;
四分区延迟组件两板R1和R2的相位分别满足下式情况时:
分别得到四个S0′值:
其中:α=2πB(σ)dασ和β=2πB(σ)dβσ,且B(σ)=|ne-no|为相位延迟器的折射率,dα和dβ分别为相位延迟器R1和R2的厚度;
由调制后的S0′(1)、S0′(2)、S0′(3)和S0′(4)四种光谱复原出目标光源的全部Stokes参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四分区相位延迟阵列的全光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CCD的不同区域上分别得到调制谱S0′(1)、S0′(2)、S0′(3)、S0′(4)的干涉图为:
式中:且由Savart偏光镜产生的光程差表示为:
其中:h为两板厚度,i为入射角,ω为入射面与左板主平面之间的夹角;no为寻常光o光的折射率;ne为非寻常光e光的折射率;
由傅里叶变换光谱学原理,可通过获得的4幅干涉图复原出S0′(1)、S0′(2)、S0′(3)、S0′(4),进而通过解调获得入射光的全部Stokes矢量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98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