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烤鸡肉内源性荧光碳点的潜在风险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7964.3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2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谭明乾;宋勋禹;李加齐;铁珊珊;丛爽;张雪迪;曹林;乔凤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郭日志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鸡肉 内源性 人血清白蛋白 风险评估 检测样品 配置 多巴胺溶液 细胞 混合孵育 溶液混合 综合评估 多巴胺 共孵育 检测 孵育 摄入 小鼠 评估 | ||
本发明一种烤鸡肉内源性荧光碳点的潜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从不同的烤鸡肉中提取的荧光碳点溶液与细胞共孵育并进行MTT测试,检测荧光碳点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B、配置荧光碳点溶液,让小鼠摄入碳点溶液,检测灌喂后不同时间荧光碳点的生物分布情况;C、配置不同浓度的荧光碳点溶液,将其与人血清白蛋白溶液混合孵育,检测样品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配置不同浓度的荧光碳点溶液,将其与多巴胺溶液混合孵育,检测样品与多巴胺的相互作用。本发明对于烤鸡肉内源性荧光碳点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对烤鸡肉中内源性荧光碳点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烤鸡肉内源性荧光碳点的潜在风险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鸡肉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高营养价值的食品之一,作为蛋白质的极好来源,鸡肉脂质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高,并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美国,每年人均鸡肉消费量超过40公斤,其中烤鸡胸肉因其美味和口感而成为一种受世界各地欢迎的肉类产品,近些年,关于在含有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日常食品中存在荧光碳点的报道越来越多,由于与高温加工相关的潜在健康风险,关于内源性荧光碳点的细胞毒性,生物分布等研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多巴胺(dopamine)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其是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负责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其与人类的情欲、感觉相关,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人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复杂的化学特性和一系列功能基团,在体液中其可以起到运输脂肪酸、胆色素、氨基酸、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和许多治疗分子等作用,同时可以维持血液正常的渗透压,以上两种物质都是体内含有的大分子物质,都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果荧光碳点与体内的大分子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势必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此荧光碳点来自于日常人们食用的食物,具有食用人群基数大,食用量多等特点,因此,对于这类荧光碳点的安全性应该更加全面的考量,目前尚无关于天然食物中提取出的内源性荧光碳点的潜在风险评估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烤鸡肉内源性荧光碳点的潜在风险评估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烤鸡肉内源性荧光碳点的潜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不同烤制温度的鸡肉内源性荧光碳点溶液与细胞共孵育并进行四氮唑蓝测试,检测细胞吸光度的变化判断荧光碳点对细胞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激光共聚焦在波长激发下检测荧光碳点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B、配置一定浓度的荧光碳点溶液与对照组溶液,灌喂给小鼠处死小鼠,检测荧光碳点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
C、配置不同摩尔比例的荧光碳点与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溶液,检测各溶液在波长激发光谱下的荧光强度,建立线性关系判断荧光碳点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运用量热技术辅助检测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常数;
D、将荧光碳点与多巴胺溶液按摩尔比1:1-1:10混合,经提纯提取到复合溶液,通过荧光变化检测荧光碳点对多巴胺的影响情况。
所述步骤A中四氮唑蓝测试的方法为,在37 oC,80-95%湿度和2-10%CO2的条件下,将HepG2细胞在含有5-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将荧光碳点溶液与细胞分别温育12-24小时,加入四氮唑蓝溶液后进一步孵育3-6小时,除去上清液并溶解在二甲基亚砜中,然后测量560-575 nm处吸光度。
所述步骤A中将150-350 oC烤制温度的鸡肉内源性荧光碳点溶液与细胞共孵育并进行四氮唑蓝测试,在405-750 nm波长激发下检测荧光碳点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所述步骤B中荧光碳点溶液的配置方法为,加入碳点的量按小鼠体重称量,一次0.1-4g/kg的剂量,对照组溶液的配置方法为,加入0.1-1%的NaCl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9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