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污染空气进入乘员舱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7661.1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涛;杜明成;申俊岭;王力;夏永丰;李思雨;侯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H04W4/38;H04W4/4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员舱 防止污染 内外循环 感知 车辆空调控制器 空气质量传感器 读取 还原性气体 空调控制器 车辆状态 浓度变化 污染空气 远程查询 主动切换 内循环 外循环 氧化性 熄火 污染物 停车 空调 | ||
本发明是一种防止污染空气进入乘员舱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用户熄火停车后,用户远程查询车辆状态时,车辆空调控制器读取空调内外循环单元的状态,若此时处于外循环,则启动空气质量传感器(Air Quality Sensor,AQS)工作,感知车外氧化性及还原性气体(如CO、NOx和NH3等)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当AQS感知到车外空气质量比较差,则空调控制器主动切换内外循环单元为内循环,防止车外污染空气进入乘员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质量的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户对汽车乘员舱健康呼吸的关注度和要求越来越高。据汽车之家的网络调查显示,高达93.4%的用户关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且仅有21.1%的用户对现有的车内空气质量表示满意。
在用户行车过程中,当车辆搭载有空气质量传感器AQS时,其会实时感知车外氧化性及还原性气体(如CO、NOx和NH3等)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当车外污染浓度较高时,空调控制器会切换空调的内外循环模式为内循环,防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以上所述的逻辑,发生在用户行车过程中。但当用户在熄火停车时,若空调处于外循环状态,则车辆在停车的时间段内,车外周围的污染空气会进入车内,导致乘员舱空气品质下降,而现有技术还没有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污染空气进入乘员舱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基于用户远程查询启动车上控制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实现对车外空气的检测,并控制空调循环状态,保障乘员舱不受空气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污染空气进入乘员舱的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应用于远程自动切换空调内外循环单元,防止车外污染空气进入乘员舱的领域。主要方法是指在用户熄火停车后,用户远程查询车辆状态时,车辆空调控制器读取空调内外循环单元的状态,若此时处于外循环,则启动空气质量传感器(Air Quality Sensor,AQS)工作,感知车外氧化性及还原性气体(如CO、NOx和NH3等)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当AQS感知到车外空气质量比较差,则空调控制器主动切换内外循环单元为内循环,防止车外污染空气进入乘员舱。
本发明所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在车辆处于熄火停车状态,响应于用户远程查询车辆状态,且终端设备和车辆控制器建立连接通信,车辆控制器通知空调控制模块读取空调内外循环单元的状态;
(2)若此时空调处于外循环,则启动空气质量传感器AQS工作,感知车外氧化性及还原性气体(如CO、NOx和NH3等)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若此时处于内循环,则不执行任何动作;
(3)根据空气质量传感器AQS输出的信号AQI,控制空调内外循环单元的切换,当空气质量传感器AQS感知到车外空气质量比较差,则空调控制模块主动切换内外循环单元为内循环,防止车外污染空气进入乘员舱。
(4)当用户远程查询完毕,车辆空调控制器及AQS均断电,停止工作。
本发明所述的用户在远程通过终端设备查询车辆状态,是指用户通过车联网终端设备(手机/PAD等)上的车联网应用查询车辆的任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辆位置、车内温度等)的动作,如车辆位置、车内温度等动作。本发明所述方法在用户的所有远程查询动作下均有效,均会主动执行。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控制模块,是指用于连接各类型传感器、执行自动/手动空调算法的控制单元。
本发明所述的AQS,是一种用于感知车外氧化性及还原性气体(如CO、NOx和NH3等)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传感器。AQS的输出信号为空气质量等级(AQI,Air Quality Level),AQI与PWM输出占空比、污染情况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本发明方法中,AQS输出等级AQI=0,表示车外空气质量好,不改变内外循环状态;AQS输出等级1,表示车外空气质量差,空调应处于内循环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