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8850.4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8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邵智明;樊庆钟;尤洪涛;安鲁宁;马文勇;冯华君;丁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F04B37/14;F04B39/10;F04B39/12;F04B39/16;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郭斌莉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管道 泵体 真空装置 活塞 手柄 单向控制 隔离机构 支架 并联 体内 旋转叶片式 发热量 隔离真空 工作效率 上下移动 上下转动 手柄连接 水分回流 一端连接 真空处理 真空效果 支架铰接 压缩室 真空室 排出 水排 连通 穿过 隔离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装置。真空装置包括支架、手柄、泵体、连杆和单向控制隔离机构;手柄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且固定在支架上侧;连杆一端穿过支架与手柄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活塞,活塞位于泵体内,用于将泵体分为压缩室和真空室;单向控制隔离机构与所述泵体并联,且与制冷剂管道连通,用于隔离所述泵体与制冷剂管道。解决了使用旋转叶片式真空装置对制冷剂管道真空处理效果差,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单向控制隔离机构与泵体并联,实现隔离真空装置与制冷剂管道,避免排出的气体及水分回流,通过上下转动手柄,活塞在泵体内上下移动,将制冷剂管道内的气体和水排出,提高转化率,减少发热量,保证制冷剂管道的真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制冷剂是输送空调处理机组及空调压缩机组之间冷热量的一种媒介;经研究发现,当制冷剂输送冷量或者热量时,制冷剂管道内夹杂的水分及空气杂质会发生变化,当制冷剂输送冷量时,制冷剂内的水分及空气会结冰;当制冷剂输送热量时,水分及空气会与制冷剂结合形成酸。
因铜材质具有导热性能高,热传递效果好;焊接性能及机械强度大等特点,空调制冷剂管道及阀门仪表多采用铜质材料。空调制冷剂内冰与腐蚀性酸的产生会对铜质管道及阀门造成堵塞及腐蚀,严重的还会造成空调设备损坏。经分析,制冷剂内夹杂的水分与空气并不是制冷剂自身含有的,也不是后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制冷剂管道在注入制冷剂前已经存在的;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向制冷剂管道内充入制冷剂前,要求制冷剂管道排除空气及水分,制冷剂管道内成真空状态。
现有的制冷剂管道抽真空采用旋转叶片式真空装置,配以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叶片旋转在叶片两侧产生压差,将制冷剂管道内的空气及水分排出,从而形成真空状态,但是,旋转叶片式真空装置具有以下问题:旋转叶片式真空装置直接与制冷剂管道连接,在叶片停转时会造成制冷剂管道内真空度的变化;在叶片转动过程中,由于叶片前后压差的存在,叶片受到垂直方向的作用力,转换过程中旋转叶片需要克服该作用力,而不是有效利用该作用力,产生较多热量,造成部分用功损耗;因叶片间隙较大,无法将叶片前后隔离,在叶片压缩空气时,会造成部分空气回流,自叶片前方回流到叶片后方,回流现象明显;旋转叶片式真空装置因为配有电动机,重量大,对于中小型空调制冷剂管道排出空气及水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旋转叶片式真空装置对制冷剂管道真空处理效果差,工作效率低,经济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真空装置,包括支架、手柄、泵体、连杆和单向控制隔离机构;
所述手柄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且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侧;
所述连杆一端穿过所述支架与所述手柄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泵体内,用于将所述泵体分为压缩室和真空室;
所述单向控制隔离机构与所述泵体并联,且与制冷剂管道连通,用于隔离所述泵体与制冷剂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控制隔离机构包括连接管道、空气管道、第一单向逆流阀、第二单向逆流阀和第三单向逆流阀;
所述连接管道并联在所述泵体一侧,一端穿过所述真空室,与所述制冷剂管道连接,另一端穿过压缩室,与所述空气管道连通;
所述第一单向逆流阀连接在所述真空室与制冷剂管道之间,用于隔离制冷剂管道与真空室;
所述第二单向逆流阀连接在所述连接管道上,用于隔离所述真空室和压缩室;
所述第三单向逆流阀连接在所述压缩室与空气管道之间,用于隔离所述压缩室与室外空气。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连接在所述空气管道上,用于测量空气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88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液压泵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路供电打气和吹气二合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