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插针用大卷铜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9131.6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8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甘昌军;孙强;曹普生;谢道金;孙伟伟;刘念培;钱广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9/00;C22F1/08;B21C1/00;C21D8/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材 铜杆 插针 均匀化退火 铜杆表面 铜线 合金 化学反应 金属光泽度 去应力退火 产品性能 固态扩散 混合原料 挤压模具 铜线弯曲 有效解决 变形的 高温炉 锈蚀物 再使用 熔炼 氧化物 拉丝 偏析 酸洗 压裂 易断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插针用大卷铜线的方法,通过步骤一至步骤六,对铜材进行熔炼,使四中原料均匀混合,并使四中原料在高温炉内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得到合格的混合原料,再使用挤压模具对铜杆进行拉丝,改变铜杆的横截面直径,并使铜杆表面获得非镜面的金属光泽度,并经过酸洗,以此消除铜杆表面的氧化物、锈蚀物,提高铜杆的产品性能。本发明将铜材经过均匀化退火与去应力退火,消除了铜材合金内部的应力,提高了铜材合金的发生开裂变形的几率,同时进行了均匀化退火,可以有效使铜杆中的的元素进行固态扩散,可以消除或减轻晶内偏析,有效解决了目前插针用大卷铜线弯曲处易断,易压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线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生产插针用大卷铜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金属塑性变形方法,将铜锭坯加工成板材、带材、箔材、管材、棒材、型材和线材。
但是,目前插针用大卷铜线弯曲处易断,易压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插针用大卷铜线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插针用大卷铜线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取电解铜、锌、银与稀土四种原料,得到混合原料;
步骤二:对混合原料进行熔炼,得到铜杆A;
步骤三:对铜杆A进行拉丝,得到铜杆B;
步骤四:对铜杆B进行一次退火酸洗,得到铜杆C;
步骤五:对铜杆C进行大拉退火,得到铜杆D;
步骤六:对铜杆D进行二次退火酸洗与中拉连退,得到成品铜杆。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的熔炼是将混合原料放入至加热炉内进行融化并调质,且加热炉内的温度为1300-1600K,所述铜杆A的横截面直径为12mm。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的熔炼是将混合原料放入至加热炉内进行融化并调质,且加热炉内的温度为1300-1600K,所述铜杆A的横截面直径为12mm。
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退火为去应力退火,将铜杆加热到适当温度后再进行退火,所述步骤四中的酸洗是利用氢氟酸与硝酸的混合液对铜杆B进行表面钝化处理,所述铜杆C的横截面直径为3.2mm。
优选地,所述步骤五中的大拉退火设备为退火轮对铜杆C从预热段至退火段速度增加比例为1.002-1.005,其退火速度为400-450m/min,电压为45-55v,电流为三相交流电,所述铜杆D的横截面直径为1.8mm。
优选地,所述步骤六的退火为均匀化退火,将铜杆B加热至900-1000K,并将其保温5-5.5h,之后,进行缓慢冷却,所述成品铜线的横截面直径为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铜材经过均匀化退火与去应力退火,消除了铜材合金内部的应力,提高了铜材合金的发生开裂变形的几率,同时进行了均匀化退火,可以有效使铜杆中的的元素进行固态扩散,可以消除或减轻晶内偏析,有效解决了目前插针用大卷铜线弯曲处易断,易压裂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产插针用大卷铜线的方法实施例:一种生产插针用大卷铜线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取电解铜、锌、银与稀土四种原料,得到混合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9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