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5-氨基酮戊酸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法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3500.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8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冯敏;利智;王翠峰;邓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6;A61K47/40;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氨基 戊酸 纳米 药物 传递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由CDG2、5‑ALA和透明质酸通过静电作用复合而成,所述CDG2是通过在α‑环糊精的外部接枝PAMAM‑G2得到,该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更易于在细胞内裂解成单独的5‑ALA,并在黑色素瘤细胞系中高效产生具有光敏作用的PpIX,能够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制备与使用方便,对5‑ALA治疗黑色素瘤具有增效作用,且药物副作用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载5-氨基酮戊酸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法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皮肤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易转移、高侵袭、预后差和难治疗的特点。近年来,它的新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且一旦发生全身转移,患者10年内的生存率只有10-15%。黑色素瘤在临床上分为四期,I期和II期黑色素瘤在皮肤原位,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而III期和IV期黑色素瘤发生了淋巴窦和远端器官转移为晚期黑色素瘤,无法用手术清除,需进行药物治疗。目前被批准用于治疗的黑色素瘤药物有化疗药物达卡巴嗪、小分子靶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等,但化疗药物往往出现毒副作用大,免疫疗法药物只对10-20%的黑色素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反应且价格昂贵。因此,研发高效、经济、适用患者比例高的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药物及其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氨基酮戊酸(5-ALA)作为第二代光敏剂,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皮肤疾病。它自身不具有光敏作用,可经过色素生物合成路径衍生成具有光敏作用的原卟啉IX(PpIX)。PpIX在635nm的激光照射下,可生成大量具有细胞毒性进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氧。但应用过程中由于5-ALA为极性小分子,难以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导致其诱导肿瘤细胞内PpIX产生的量不能达到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剂量,疗效不显著,限制了5-ALA的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药物传递系统,为黑色素瘤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递送和治疗策略。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效5-ALA治疗黑色素瘤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克服现有的光敏剂5-ALA存在难以透过生物膜屏障的问题,从而达到诱导肿瘤细胞内PpIX的产生达到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剂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由CDG2、5-ALA和透明质酸通过静电作用复合而成,所述CDG2是通过在α-环糊精的外部接枝PAMAM-G2得到。
本发明的还提供了一种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述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CDG2溶解于水中,缓慢加入5-ALA的水溶液,所述CDG2与所述5-ALA的摩尔比为1:(2~3),搅拌22~28h,超滤得CDG2/5-ALA复合物;
(2)向所述CDG2/5-ALA复合物的水溶液中缓慢加入透明质酸的水溶液,搅拌11~13h,超滤,即得。
本发明的还提供了上述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在制备抗黑色素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能够通过静电结合高效负载5-ALA,形成分散性良好,粒径适宜的粒子,该药物传递系统是通过CDG2与5-ALA的静电作用负载5-ALA,与化学键作用负载生成5-ALA酯类相比,本发明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更易于在细胞内裂解成单独的5-ALA,并在黑色素瘤细胞系中高效产生具有光敏作用的PpIX,能够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制备与使用方便,对5-ALA治疗黑色素瘤具有增效作用,且药物副作用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增效5-ALA治疗黑色素瘤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3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