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5-氨基酮戊酸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法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3500.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8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冯敏;利智;王翠峰;邓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6;A61K47/40;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氨基 戊酸 纳米 药物 传递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由CDG2、5-氨基酮戊酸和透明质酸通过静电作用复合而成,所述CDG2是通过在α-环糊精的外部接枝第二代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状聚合物得到;
所述纳米药物传递系统中-NH2与-COOH的摩尔比为(1:3)~(3:1);
所述纳米药物传递系统中CDG2、5-氨基酮戊酸和透明质酸的摩尔比为1:(2~6):(1~3);
所述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CDG2溶解于水中,缓慢加入5-氨基酮戊酸的水溶液,所述CDG2与所述5-氨基酮戊酸的摩尔比为1:(2~3),搅拌22~28h,超滤得CDG2/5-氨基酮戊酸复合物;
(2)向所述CDG2/5-氨基酮戊酸复合物的水溶液中缓慢加入透明质酸的水溶液,搅拌11~13h,超滤,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传递系统中-NH2与-COOH的摩尔比为(1: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传递系统中-NH2与-COOH的摩尔比为2: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CDG2溶解于水中,缓慢加入5-氨基酮戊酸的水溶液,所述CDG2与所述5-氨基酮戊酸的摩尔比为1:(2~3),搅拌22~28h,超滤得CDG2/5-氨基酮戊酸复合物;
(2)向所述CDG2/5-氨基酮戊酸复合物的水溶液中缓慢加入透明质酸的水溶液,搅拌11~13h,超滤,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110~130mg的CDG2,溶解于水中,缓慢加入150~170mg的5-氨基酮戊酸的水溶液,搅拌22~28h,超滤、冷冻干燥得CDG2/5-氨基酮戊酸复合物;
(2)向CDG2/5-氨基酮戊酸复合物的水溶液中缓慢加入110~120mg的透明质酸的水溶液,搅拌11~13h,超滤、冷冻干燥,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为:于10000~14000rpm条件下,离心18~22min。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DG2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用α-环糊精取代偶联剂N,N'-羰基二咪唑上的其中一个咪唑基,制备得到N,N-羰基二咪唑-环糊精;将第二代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状聚合物与N,N-羰基二咪唑-环糊精连接,即得;所述第二代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状聚合物与N,N-羰基二咪唑-环糊精连接为:第二代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状聚合物的氨基与α-环糊精外部的羟基在偶联剂N,N-羰基二咪唑的作用下通过化学键和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环糊精、N,N'-羰基二咪唑和第二代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状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2~3):(6~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环糊精、N,N'-羰基二咪唑和第二代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状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2.5:6.5。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在制备抗黑色素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35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