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式小行星取样器及其取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62286.7 | 申请日: | 2018-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0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董成成;陆希;黄帆;宋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小行星 取样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小行星取样器及其取样方法,该取样器包括:圆柱筒状侧壁、安装在侧壁内的安装底架、固定在安装底架上的刷扫机构、钻取机构、样品容器,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的侧壁的底部设有样品钩取部,刷扫机构上罩有电机保护罩,所述的电机保护罩的上方设有隔板,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安装在所述的隔板上,所述的样品容器的顶部设有顶盖;该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取样器下降,取样器接触地面,样品属性检测、取样点选择和取样策略规划,该取样器及取样方法解决了传统小行星取样器存在采集量小、采样效率低、取样功耗高、无法适应复杂的取样环境进行有效的取样工作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科学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式小行星取样器及其取样方法。
背景技术
小行星探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解答星球起源和外星生命存在等科学问题,探索外空资源,为人类利用空间资源和能源提供技术支撑,小行星探测成为各国争先研究的热门领域。小行星是太阳系内最原始的天体,较多的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和早期演化的遗迹,研究表明小行星上有丰富的铁、镍、铜等金属,有的还有金和铂等贵重金属及稀土元素,另外小行星上还可能含有太空旅行者最希望能找到的珍贵资源—冷冻水,如果能够提取小行星上的水,不但可以用作饮用水,还可以分解成为供人类呼吸的氧气和用于火箭燃料的氢气。因此,小行星研究的科学意义、商业价值以及人类文明相关的社会价值目前是无法估量的。小行星表面取样能为我们提供近距离全方位的研究数据,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小行星。
目前国内外行星取样器的形式,主要分为投射撞击取样器、钻取取样器、抓铲式取样器和刷扫取样器。其中投射撞击取样器,对撞击后的样品收集困难,取样效率比较低,钻取取样器能够对行星深层取样,但针对行星表面的颗粒取样效率不高;抓铲式取样器,能够采集大量的样品,但机构比较复杂,功耗较高;刷扫取样器能够在接触行星表面时,对颗粒样品快速刷扫取样,但只能适用于简单的取样环境。专利201410298650.9提出的小行星探测的钻取抓铲式复合取样器,能够收集大量的样品,但是抓铲式机构复杂,且控制难度大功耗高,在环境恶劣的小行星表面,很难保证取样器安全高效的工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式小行星取样器及其取样方法,解决了传统小行星取样器存在采集量小、采样效率低、取样功耗高、无法适应复杂的取样环境进行有效的取样工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刷扫、钻取和钩取的复合式取样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合式小行星取样器,它包括:圆柱筒状侧壁、安装在侧壁内的安装底架、固定在安装底架上的刷扫机构、钻取机构、样品容器,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的侧壁的底部设有样品钩取部,样品钩取机构的形状为倒钩状,取样器接触小行星表面一定深度后,即可钩取少量样品,存储在倒钩状结构内部,刷扫机构上罩有电机保护罩,所述的电机保护罩的上方设有隔板,所述的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安装在所述的隔板上,所述的样品容器的顶部设有顶盖,顶盖安装在圆柱筒状侧壁的内部,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的侧壁上设有的圈孔用于固定安装底架。
所述的安装底架包括:内部安装平板、下安装板、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的下安装板固定在内部安装平板的底部,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平行对齐,分别位于内部安装平板的前、后两侧,并固定在下安装板上,下安装板的中间设置有直线轴承孔,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倒圆弧A和倒圆弧B,所述的内部安装平板用来固定刷扫机构、钻取机构和样品容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刷扫机构包括:刷轮电机固定板、刷轮电机、传动齿轮A、传动齿轮B、传动齿轮C、传动齿轮D、传动齿轮E、刷轮A和刷轮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2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