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动气象站组网综合探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8007.1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应;刘淑昕;张靖;曹小元;余小强;杨东;刘志鹏;丁少聪;雷雅慧;仇逸菲;刘杨;戚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W1/04 | 分类号: | G01W1/0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气象站 输入端 输出端连接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 分析模块 数据融合 探测系统 展示模块 组网 告警 气象数据 气象探测 设备领域 探测数据 风切变 气象 大风 飞行 飞机 安全 | ||
本发明属于气象探测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自动气象站组网综合探测系统,包括自动气象站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融合与分析模块、气象综合展示模块;所述自动气象站模块的输入端获取气象数据,自动气象站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入端,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融合与分析模块的输入端,数据融合与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气象综合展示模块的输入端。本发明具有探测数据丰富、数据精度高的优点,且能够对风切变和大风进行告警,为飞机的安全飞行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象探测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基于自动气象站组网综合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对于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地基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影响着气象部门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对于预报模式的尺度分辨率、临近和短时预报,这些都迫切需要气象探测系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信息,为此需要合理布置自动气象站,满足一定区域的气象观测业务需求。
中国气象综合探测起步较晚,而国外较早基本采用遥测自动气象站,观测上同时性和准确度得以改善,并且许多国家先后实现了地面气象自动化、观测气象要素多、准确度高、业务化的自动观测网络。目前中国也在大力发展以实现通信网络、高性能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形成比较完整、实时测量的气象信息系统,但目前还在完善中。为了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增强捕捉局地突发性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系统的能力,为交通运输等部门提高安全保障,尤其是在民航交通运输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单台气象站探测形式单一,部分自动气象站组网分布不合理,获取的有效数据十分有限,无法得到区域整体特征,以及业务使用中人机数据接口不够便捷,并且在复杂天气下,预报员无法实时了解局部区域的风场变化并及时发布告警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动气象站组网综合探测系统,其具有探测数据丰富、数据精度高的优点,且能够对风切变和大风进行告警,为飞机的安全飞行提供了保障。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自动气象站组网综合探测系统,包括自动气象站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融合与分析模块、气象综合展示模块;所述自动气象站模块的输入端获取气象数据,自动气象站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入端,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融合与分析模块的输入端,数据融合与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气象综合展示模块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自动气象站模块设置为多个,多个自动气象站模块均分布在跑道的两侧,且通过局域网相互关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自动气象站模块设置为八个,所述跑道两端的位置处各分布三个,跑道中间位置处分布两个。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自动气象站模块包括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风感应器、压强感应器、雨水感应器、能见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获取到的温度数据、湿度感应器获取到的湿度数据、风感应器获取到的风数据、压强感应器获取到的压强数据、雨水感应器获取到的雨水数据、能见度感应器获取到的能见度数据均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所有气象数据转换成设定的格式存储到数据存储模块中,用户通过数据融合与分析模块的FTP服务器下载其需要的数据,且通过局域网使用Web浏览器对数据存储模块进行访问,快速得到温度数据、湿度数据、风数据、压强数据、雨水数据、能见度数据。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风感应器、压强感应器、雨水感应器、能见度感应器的时间分辨间隔均设为30秒,且设定高度为近地面十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8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