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海洋仪器接口标准化的水下智能物联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2462.0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1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吕枫;聂惠欣;林实俊;吴正伟;查欣;黄福诗;周怀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口标准化 直流变换器 观测仪器 海洋仪器 物联 电能监控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 通信协议转换 数据收发器 以太网芯片 测试过程 电能监测 电源供应 可扩展性 人工误差 人力需求 闪存芯片 时钟芯片 通讯接口 微控制器 直流变换 智能 低功耗 接驳盒 有效地 智能化 减小 标准化 统一 | ||
1.一种用于海洋仪器接口标准化的水下智能物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变换与电能监控模块(10),包括第一直流变换器(11)、第二直流变换器(12)和电能监测与控制单元(13),所述的第一直流变换器(11)和第二直流变换器(12)将观测仪器接驳盒(3)输入的电压进行两级直流变换,输出的直流电压分别为水下智能物联装置本身和观测仪器(4)供电,电能监测与控制单元(13)监测直流变换器和观测仪器(4)的电压、电流数据,在观测仪器(4)发生故障时实现故障隔离;
通信协议转换与数据处理模块(20),包括以太网芯片(21)、时钟芯片(22)、微控制器(23)、闪存芯片(24)和数据收发器(25),所述的以太网芯片(21)、微控制器(23)、数据收发器(25)依次连接,共同实现数据收发、控制信号传递、通信协议转换的功能,并通过时钟芯片(22)和闪存芯片(24)实现授时、存储的功能,微控制器(23)接收电能监测与控制单元(10)的电压、电流监测数据,判定观测仪器(4)的故障状态并控制其隔离,在隔离故障的同时向观测仪器接驳盒(3)发送故障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洋仪器接口标准化的水下智能物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通过以太网、RS232、RS422、RS485、CAN总线或模拟量传输网络与观测仪器(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洋仪器接口标准化的水下智能物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通过统一的以太网接口与观测仪器接驳盒(3)进行通信。
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装置进行物联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流程:
装置的初始化和自检,若装置的输出电压值正常,则令观测仪器(4)通电,并进入下个流程,否则向观测仪器接驳盒(3)发送故障信号;
正常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循环,循环过程中,若发生非正常数据传输,则暂停循环,判定为发生故障进入下个流程;
故障监测与隔离,若故障被成功消除,且故障消除过程满足设定要求,则返回正常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循环,否则微控制器向观测仪器接驳盒(3)发送故障信号,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故障消除过程包括重启观测仪器(3),直到产生正常数据传输,所述的设定要求为:重启次数不超过限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的初始化和自检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装置通电,直流变换器将观测仪器接驳盒(3)输入的电压进行直流变换后供给装置内包含的芯片;
S20:微控制器(23)初始化;
S30:电能监测与控制单元(10)采集第二直流变换器(12)输出的电压值并发送给微控制器(23),微控制器(23)判断电压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是则执行S40,否则执行S31;
S31:微控制器(23)向观测仪器接驳盒(3)发出水下智能物联装置故障信息,结束;
S40:闭合给观测仪器(4)供电的继电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常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循环流程和故障监测与隔离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50:到达采样间隔时间;
S60:电能监测与控制单元(10)采集观测仪器(4)工作的电压、电流数据并发送给微控制器(23);
S70:判断观测仪器(4)工作的电压、电流数据是否正常,是则执行S80,否则执行S71;
S71:断开给观测仪器(4)供电的继电器;
S72:重启次数+1;
S73:经过一定的重启延时;
S74:判断重启次数是否大于限定值,若重启次数小于限定值则执行S40,若重启次数大于限定值则执行S75。
S75:微控制器向观测仪器接驳盒发出仪器故障信息,结束;
S80:重启次数赋0值;
S90:观测仪器(4)开始采集数据;
S100:观测数据通过数据收发器(25)发送至微控制器(23)。
S110:微控制器(23)从时钟芯片(22)中接收时间信息,为观测数据添加时间标签;
S120:微控制器(23)预处理数据;
S130:微控制器(23)将处理后的数据结果储存至闪存芯片(24);
S140:微控制器(23)将处理后的数据结果通过以太网芯片(21)发送至观测仪器接驳盒(3),返回S50开始下一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24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载人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环网柜组装生产线控制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