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前柱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9476.2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7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稻本好辉;米仓敏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梅也;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构造 | ||
在车辆的前柱构造中,以不使安装托架大型化的方式抑制前柱内侧件的面外变形。车辆的前柱构造(10)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相对配置的一对A柱(30),在一对A柱(30)之间架设设置有转向部(16)的仪表板R/F(12)。各个A柱(30)具备:外R/F(34),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A柱内侧件(36),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加强托架(40),其与外R/F(34)及A柱内侧件(36)互相结合并配置在与安装仪表板R/F(12)的端部的部位对应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前柱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4门结构的车辆的车身侧面设置3个立起设置的柱部分,从车辆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依次称为前柱、中柱、后柱。在各柱之间的开口分别设置车辆门,例如,在前柱与中柱之间设置前侧门(英文:front side door)。在车辆中,在车辆两侧的前侧门之间的空间设置驾驶席和副驾驶席。
在车辆两侧的前柱之间架设车颈(英文:cowl),在车颈的下方侧结合有将车室与发动机室分隔开的前围板,在车颈的上方侧设置前窗玻璃。另外,在车辆两侧的前柱之间架设称为仪表板加强件的管状的长构件,在仪表板加强件的中途部的与驾驶席对应的位置安装包括方向盘的转向部。侧托架固定在仪表板加强件的两端,并经由两端的安装托架而分别安装于车辆两侧的前柱。
该前柱在车辆外侧设置有纵梁外侧件(英文:side member outer)和外加强件,与此相对,在车辆内侧设置有前柱内侧件(英文:front pillar inner),互相利用焊接等结合而形成具有袋状的闭合空间截面的骨架形状。
在日本特开2016-128306号公报中,指出了在车辆行驶期间可能产生以由外加强件的主体部和凸缘部形成的棱线部为起点的变形,并公开了利用焊接将第二构件与外加强件结合的构造。
在日本特开2003-25223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构成车身的中柱的中空截面的外构件与该外构件的内部的加强件的压曲模式波形的波峰数不同,在外构件与加强件之间使长度方向的变形模式发生干涉而使变形分散。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与转向部的左右刚性具有相关关系,为了提高操纵稳定性,需要提高仪表板加强件与前柱之间的刚性。若安装仪表板加强件的部位的前柱的刚性不足,则可能会由于转向部的操作而产生前柱内侧件的面外变形,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下降。因此,要求能够抑制由转向部的操作导致的前柱内侧件的面外变形的车辆的前柱构造。
能够抑制由转向部的操作导致的前柱内侧件的面外变形的一个方法为:提高用于将仪表板加强件安装于前柱的安装托架的刚性。为了提高安装托架的刚性,安装托架会大型化,成本变高。另外,若使安装托架延长至前柱与车颈的结合部分,则在前柱内侧件侧想要密封涂装的部分会隐藏于安装托架,所以成为事先密封涂布而难以进行密封作业的确认。因此,要求即使不使安装托架大型化也能够抑制前柱内侧件的面外变形的车辆的前柱构造。以下叙述的各方案能够解决上述要求中的至少1个。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车辆的前柱构造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相对配置的一对前柱,在一对前柱之间架设设置有转向部的仪表板加强件,各个前柱具备:外加强件,所述外加强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前柱内侧件,所述前柱内侧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加强托架,所述加强托架与外加强件及前柱内侧件互相结合并配置在与安装仪表板加强件的端部的部位对应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安装仪表板加强件的部位的前柱的刚性通过加强托架而提高,所以能够抑制由转向部的操作导致的前柱内侧件的面外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9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车身后部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 下一篇:车辆的车顶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