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细骨料自流平砂浆及其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9403.3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娟;侯云芬;郑东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文红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细骨料 自流平砂浆 骨料 制备 三种粒度 再生骨料 粉煤灰 减水剂 空隙率 憎水剂 质量份 锯末 砂浆 硅灰 浆体 堆积 水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细骨料自流平砂浆及其制备。所述再生细骨料自流平砂浆包括质量份的以下成分:水泥600~700份,粉煤灰20~40份,硅灰10~15份,再生细骨料200~240份,锯末40~110份,憎水剂3~6份,减水剂10~15份,水300~500份。本发明采用三种粒度的再生骨料,选择了合理的颗粒组合,使骨料堆积后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较小,则在浆体用量一定时,可以很好地与骨料结合,提高砂浆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再生细骨料的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指在新建、改造或者拆旧建筑物或构筑物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通常包含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等,同时还包含在现场活动中出现的盈余、损坏和临时物料。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应用成为趋势。
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有一定的差别,首先再生骨料有着较高的孔隙率与吸水率,其次强度低于天然骨料。如何合理的运用再生骨料使其为混凝土提供更优异的性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1]。
Fathifazl[2]提出的相同砂浆体积法(EMV)理论指出按照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砂浆总体积相等的原则配制再生骨料混凝土,其中再生混凝土中砂浆总体积由新拌砂浆体积和再生骨料附着砂浆体积构成。因此,相同水胶比条件下应用EMV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其强度及弹性模量均接近对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并且离散性小。但由于新拌砂浆体积远小于对比普通混凝土砂浆体积,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不易满足使用要求。齐秀山[3]将机械强化过后的再生骨料与简单破碎后的再生骨料进行比对,发现胶凝材料一定时,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28d强度都有所降低。但机械强化后的骨料比简单破碎的强度要高。
Pereira和Evangelista[4]研究发现再生细骨料替代20%~30%天然细骨料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出现了升高。赖兆琼[5]将fuller最大密度曲线应用在管桩混凝土配制中,认为利用最大密度曲线同时控制好粗骨料的大石比例和平均粒径值就能实现对骨料级配的调控,配制出较为满意的混凝土。王立久[6]针对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作用,分别应用填充、堆积和分形三大理论推导出粗骨料和细骨料级配设计的数学模型,并且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均满足要求。
综上研究发现,前人对再生骨料替代率的研究较多,再生骨料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利用密度堆积理论的研究大多数只适用于沥青混合材料上。
参考文献
[1]宋少民.土木工程材料.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G Fathifazl,A Abbas,A G Razaqpur,et al.New mixture proportioningmethod for concrete made with coarse recycledconcrete aggregate[J].Journal of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2009,21(10)∶601-611.
[3]齐秀山,李秋义,王军委.不同掺量的强化再生骨料与简单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程建设,2015,47(1).
[4]Pereira P,Evangelista L,De Brito J.The effect of superplas-ticisers on the workabilit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made withfine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2,28(1):722-72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9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