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植物多酚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88503.2 | 申请日: | 2018-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1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 发明(设计)人: | 郭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湾汉唯(广州)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33/105 | 分类号: | A23L33/10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郭冉柠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国际生物岛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多酚 制备 混合物 提取物 梨皮 复合植物水解酶 大孔树脂吸附 工业化大生产 混合得混合物 抗氧化剂 绿色环保 提取效率 提取植物 真空超声 溶剂 多酚 洗脱 过滤 废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植物多酚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梨皮、溶剂、复合植物水解酶、pH调节剂和抗氧化剂混合得混合物A,所述混合物A的pH为2‑5;(2)将步骤(1)所述混合物A真空超声,过滤得滤液B;(3)将步骤(2)所述的滤液B经大孔树脂吸附、洗脱、冷冻干燥即可。本发明采用食品工业中废弃的梨皮提取植物多酚,实现了原料的有效利用,每克原料中提取得到的植物多酚的含量可达25.78‑32.14mg,提取效率高,且提取方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适于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植物多酚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梨是我国第三大水果,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和柑橘。由于其含有多种如绿原酸、香草醛、杨梅苷等多分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保健功能。安梨属秋梨(Pyrusussuriensis Maxim),俗称酸梨。为华北或东北地区出产的一种古老地方果品,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中南部地区和燕山山脉区域。果实圆形或扁圆形,果皮黄绿色或金黄色,果个较小,重量约200克上下,石细胞较多,充分成熟后,酸甜适口,浓郁芳香,清新爽人,果实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含糖8.78%,含酸1.27%,维生素l.54%,富含可溶性固形物。安梨树寿命较长,在迁西一带的老酸梨树达到一百年左右,若管理得当,单株产量可达五百公斤。
据分析,河北安梨中富含植物多酚类物质。植物多酚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理功能。但多酚物质并不稳定,尤其在果品提取过程中,极易被多酚氧化酶氧化,丧失原有生物活性,并使提取液变黑变黄,影响产品质量和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植物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或存在植物多酚类物质极易在提取过程中被氧化从而失去生物活性的问题,或存在因物料粉碎不完整或植物细胞壁破碎不充分而不能充分释放多酚物质,导致提取效率差的问题,因而提供了一种含植物多酚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提取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适于工业化大生产;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提取物中,所述的植物多酚的多酚提取率高达25.78-32.14mg/g。
为避免上述提及各类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创造性地采用酶法与低温真空超声波提取工艺相结合,使梨皮中的多酚物质充分的溶出,并防止多酚被氧化,后利用膜技术过滤除杂,经大孔树脂吸附后再采用乙醇洗脱,经冷冻干燥,可以获得较好的多酚提取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植物多酚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梨皮、溶剂、复合植物水解酶、pH调节剂和抗氧化剂混合得混合物A,所述混合物A的pH为2-5;
(2)将步骤(1)所述混合物A真空超声,过滤得滤液B;
(3)将步骤(2)所述的滤液B经大孔树脂吸附、洗脱、冷冻干燥即可。
步骤(1)中,所述梨皮可为本领域常规所述的梨的果皮,可取自安梨(Pyrusussuriensis Maxim)。
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的浓度为40-70%,例如45%-60%,或60%,所述百分数为乙醇在乙醇水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数。
步骤(1)中,所述溶剂的用量可为本领域此类制备方法常规所用,具体地所述梨皮与所述溶剂的质量体积比可为1/3(kg/L)。
步骤(1)中,所述复合植物水解酶可为本领域此类制备方法常规所用,具体可为纤维素酶和/或果胶酶。
步骤(1)中,所述复合植物水解酶的用量为不低于2%,具体为2%-5%,或可为3%-4%,例如2.5%-3.5%,所述百分数为所述的复合植物水解酶在所述的混合物A中的质量百分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湾汉唯(广州)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湾汉唯(广州)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85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