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跟端道岔的移动工作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5030.2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0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牛强;王亮;魏新节;胡彬彬;苏昱;董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B30B15/00;B25H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台 横担 动力站 顶缸 台体 活动安装 顶侧 起吊 道岔 校正 移动工作台 垂直向下 起吊工件 台本发明 校正过程 转动安装 侧内壁 长导轨 从动轮 非机动 减速机 台体顶 主动轮 导轨 上料 往返 携带 节约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跟端道岔的移动工作台,包括顶缸动力站和移动台台体,所述顶缸动力站设置在移动台台体的一侧上,顶缸动力站的底侧设有转动安装在移动台台体底侧上的从动轮,顶缸动力站的顶侧设有固定安装在移动台台体顶侧内壁上的顶起缸,移动台台体上活动安装有横担,横担的顶侧活动安装有工件,横担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横担顶起缸,多个横担顶起缸均为垂直向下设置。本发明可以满足较长导轨的校正工作,一次上料起吊,解决了以往校正过程中工件的数次频繁起吊,通过自身携带的减速机带动主动轮在导轨上往返行走,能够在不起吊工件的情况下,完成一系列的校正需要,节约大量的人工和非机动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机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跟端道岔的移动工作台。
背景技术
轨道是列车平稳运行的基础,轨道如果存在水平、高低等不平顺直接影响车辆的寿命以及乘客的安全。所以轨道道岔的校正工作至关重要。目前轨道校正主要是单一校直机校正,工序大致为:如果需要多点校正需要多次重复上述工序。如遇到侧弯,工序会更繁琐。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比较低。
本发明配合多向校正液压机使用,只需把工件吊装在移动台台板上,移动台具有自移功能,配合人工找点,内部设有顶料横担,人工控制自动顶料,工序为:一次吊装上料,减少了吊装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多向校正机配套使用时,可以实现横向、纵向交替校正,适用范围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跟端道岔的移动工作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跟端道岔的移动工作台,包括顶缸动力站和移动台台体,所述顶缸动力站设置在移动台台体的一侧上,顶缸动力站的底侧设有转动安装在移动台台体底侧上的从动轮,顶缸动力站的顶侧设有固定安装在移动台台体顶侧内壁上的顶起缸,移动台台体上活动安装有横担,横担的顶侧活动安装有工件,横担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横担顶起缸,多个横担顶起缸均为垂直向下设置,移动台台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过渡梁,横担顶起缸(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移动台台体(13)上,移动台台体的底侧内壁上设有多个接近开关,所述移动台台体远离顶缸动力站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轴,主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移动台台体的底侧设有导轨,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底侧均转动安装在导轨内。
优选的,所述移动台台体的顶侧设有校直机,校直机的底侧设有校直机压头,且校直机压头与接近开关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联轴器,主动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担顶起缸和横担上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横担顶起缸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纹孔固定安装在横担的底侧上。
优选的,所述顶起缸和移动台台体的顶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顶起缸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纹孔固定安装在移动台台体的顶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顶缸动力站的设有油泵和阀组,油泵和阀组与顶起缸和横担顶起缸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发明工作台台体长度9米,可以满足较长导轨的校正工作,一次上料起吊,解决了以往校正过程中工件的数次频繁起吊,通过自身携带的减速机带动主动轮在导轨上往返行走,能够在不起吊工件的情况下,完成一系列的校正需要,节约大量的人工和非机动时间,用途广泛,可其他校直机配套使用。有益效果为:1、一次起吊上料,便可完成多次多点的校正;2、校正点的找取,仅需移动台自移即可;3、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复合使用;4、减少人工和非机动时间;5、适用范围广泛,于其他校正机匹配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跟端道岔的移动工作台的俯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5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