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振系统被动侧动刚度的设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1451.8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9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崔振华;朱亮;朱永成;曾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被动 刚度 设计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振系统被动侧动刚度的设计方法,包括:根据隔振系统的激振力、位移和动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第一数学模型;其中,所述动刚度至少包括所述隔振系统的主动侧动刚度和被动侧动刚度;根据所述隔振系统的隔振量和所述激振力之间的关系建立第二数学模型;根据所述第一数学模型和所述第二数学模型设计所述被动侧动刚度。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隔振系统被动侧动刚度的设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增强隔振系统的隔振作用,从而提高车辆NVH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冷却系统的悬置软垫隔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振系统被动侧动刚度的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是评价车辆品质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其中,冷却系统的振动在影响车辆NVH性能的多种因素中占据着关键位置,如何增强冷却系统的隔振作用,提升车辆NVH性能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悬置软垫的隔振好坏一般以悬置软垫的隔振量大于某个目标值为判断标准,当悬置软垫的隔振量不满足该标准时,现有技术往往通过不断调整隔振系统的主动侧动刚度以达到隔振量的要求,但是,针对带树脂框架的车型,只调整隔振系统的主动侧动刚度已经无法满足隔振量的要求,导致悬置软垫的隔振作用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隔振系统被动侧动刚度的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增强隔振系统的隔振作用,从而提高车辆NVH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振系统被动侧动刚度的设计方法,包括:
根据隔振系统的激振力、位移和动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第一数学模型;其中,所述动刚度至少包括所述隔振系统的主动侧动刚度和被动侧动刚度;
根据所述隔振系统的隔振量和所述激振力之间的关系建立第二数学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数学模型和所述第二数学模型设计所述被动侧动刚度;
所述根据隔振系统的激振力、位移和动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第一数学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激振力、所述位移、所述主动侧动刚度、所述被动侧动刚度和悬置软垫的动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所述隔振系统包括所述悬置软垫时的第一数学子模型;
根据所述激振力、所述位移、所述主动侧动刚度和所述被动侧动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所述隔振系统不包括所述悬置软垫时的第二数学子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数学子模型和所述第二数学子模型获得所述第一数学模型;
所述第二数学模型具体为:
其中,I.E.表示所述隔振量,FI表示所述隔振系统包括所述悬置软垫时的激振力,FNI表示所述隔振系统不包括所述悬置软垫时的激振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数学子模型具体为:
所述第二数学子模型具体为:
其中,FI表示所述隔振系统包括所述悬置软垫时的激振力,FNI表示所述隔振系统不包括所述悬置软垫时的激振力,Δx表示所述位移,KT表示所述隔振系统的总刚度,KS表示所述主动侧动刚度,KB表示所述被动侧动刚度,KI表示所述悬置软垫的动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数学模型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14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