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注射的载药脊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3350.8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2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20 | 分类号: | A61L27/20;A61L27/12;A61L27/16;A61L27/52;A61L27/54;A61L27/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欧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 脊骨 修复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1.一种可注射的载药脊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材料包括诱骨活性颗粒和凝胶,所述诱骨活性颗粒主要由生物玻璃晶须/磷酸盐晶体制成,所述诱骨活性颗粒负载有药物,所述磷酸盐晶体的原料包括羟基磷灰石和β-磷酸三钙,所述凝胶为可逆温敏性干凝胶,所述凝胶主要由壳聚糖/甘油磷酸钠制成;
所述诱骨活性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磷酸盐预处理: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与3-5wt%的乙酸混合搅拌10-15min,随后静置陈化30-40min,真空抽滤,将滤饼洗涤至中性,烘干后再次研磨分散,取分散后的磷酸盐、1-2wt%羟基柠檬酸溶液、磷脂酰乙醇胺放入真空搅拌器搅拌20min,加入5wt%乙醇溶液,搅拌均匀,真空浓缩;
生物玻璃晶须中间体制备:将四水硝酸钙、磷酸三乙酯按照质量比为3:1分散于无水乙醇中,于水浴加热至30℃、1h后,加入正硅酸乙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盐酸溶液,搅拌5h后,室温下静置陈化,形成生物玻璃晶须中间体;
诱骨活性颗粒制备:取预处理的磷酸盐溶液和生物玻璃中间体混合,于-10~-24℃预冻成型,然后置于-5℃冻干机内,放置20-24h后取出,室温下形成晶体,晶体研磨至5-10μm,得到诱骨活性颗粒,诱骨活性颗粒保存于生理盐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注射的载药脊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骨活性颗粒中,生物玻璃晶须与磷酸盐晶体的质量比为(0.1-0.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注射的载药脊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磷灰石为直径为30nm、长为100nm、纯度≥98%的短棒状结构,所述β-磷酸三钙为粒径为15-25μm、纯度≥98%的颗粒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注射的载药脊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骨活性颗粒的载药量为5-30%,负载的药物选自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注射的载药脊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预处理步骤中,包含10-30重量份羟基磷灰石、40-50重量份β-磷酸三钙、8-12重量份磷脂酰乙醇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注射的载药脊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的制备步骤如下:
在5wt%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羟基柠檬酸,加入8wt%的聚乙烯醇溶液混匀,水浴加热至20-30℃保温20-30min后,加入60wt%甘油磷酸钠溶液,搅拌1-2h后,再加入0.5wt%京尼平,水浴加热至37-38℃,搅拌形成凝胶状,于20℃真空干燥后得到可逆温敏性干凝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注射的载药脊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的制备步骤中,用羟基柠檬酸调节溶液pH=6-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33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