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铜氮化铝陶瓷基板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1009.9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6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闵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8 | 分类号: | C04B41/88;C04B3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武金花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铝陶瓷基板 覆铜 活化剂 孔洞率 点蚀 硼酸 氮化铝陶瓷 热处理 浸入 超声工艺 除垢处理 过硫酸钠 活化处理 柠檬酸钾 脱脂处理 表面点 结合力 硫酸铜 板结 镀镍 铜箔 配制 制造 剥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覆铜氮化铝陶瓷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点蚀溶液的配制;(2)除垢处理;(3)脱脂处理;(4)氮化铝陶瓷基板表面点蚀处理:将氮化铝陶瓷基板浸入于点蚀溶液中,并辅以超声工艺;(5)活化处理:将氮化铝陶瓷基板表面涂上活化剂,所述活化剂由硫酸铜、过硫酸钠、硼酸和柠檬酸钾混合而成;(6)热处理;(7)镀镍;(8)真空扩焊。本发明解决现有铜箔与氮化铝陶瓷基板结合力不足、孔洞率高、剥离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减少两者之间的孔洞率,提高两者的结合力,增强覆铜氮化铝陶瓷基板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基板金属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铜氮化铝陶瓷基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是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和体积的减少,使得单位散热面积上的功耗增加,因而散热成为模块制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而覆铜氮化铝陶瓷基板除了具有铜箔的高导电特性外,还具有氮化铝陶瓷的高导热特性,可满足上述散热要求。
具体,覆铜氮化铝陶瓷基板是指铜箔在高温下直接键合到氮化铝陶瓷基片表面上的特殊工艺板。所制成的超薄复合基板具有优良电绝缘性能,高导热特性,优异的软钎焊性和高的附着强度,并可像PCB板一样能刻蚀出各种图形,具有很大的载流能力,是集成电路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基板。
目前,陶瓷基覆铜板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两种:(1)直接键合铜技术(DBC);(2)直接镀铜技术(DPC)。
DBC是将Al2O3或AlN陶瓷基板的单面或双面覆上Cu板后,经由高温1065-1085℃的环境加热,使Cu板表面因高温氧化、扩焊与Al2O3基板产生Cu-Cu2O共晶相,使铜板与陶瓷基板黏合,形成陶瓷基覆铜板。DBC对工艺温度的控制要求十分严苛,必须于温度极度稳定的1065-1085℃温度范围下,才能使铜层表面熔解为共晶相,实现与陶瓷基板的紧密结合,其制造成本高且不易解决Al2O3与Cu板间存在的微气孔或孔洞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强度,进而使得产品的性能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反应温度较高,致使设备和工艺条件较难控制,从而使得制得的产品的性能受到影响。
比如中国专利申请200710195406.X(申请号:2007年11月27日)公开了一种陶瓷覆铜基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氧化气氛下将氮化铝陶瓷进行加热,之后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将氮化铝陶瓷结合界面与铜箔的结合界面结合并进行共晶钎焊,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氧化气氛下将氮化铝陶瓷进行加热后,在氮化铝陶瓷的结合界面和/或铜箔的结合界面上涂覆氧化亚铜。该方法加热温度为1150-1300℃,加热温度较大,不易控制,且过高的加热温度会造成Al2O3与Cu板间产生的微气孔或孔洞,同时,该方法通过涂覆的方式,会造成Cu2O颗粒在铜箔表面分布不够均匀,排列也不够致密,造成敷接的分散性和重复性差;其次,涂覆厚度很难控制,涂覆的Cu2O 层过厚或过薄,都会降低敷接强度;另外,涂覆的Cu2O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而DPC是一种把真空镀膜与电镀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覆铜板制造技术,其原理是先利用真空镀膜技术在Al2O3或AlN陶瓷基板上沉积一层铜膜,再用电镀技术进行铜膜的增厚。DPC的工艺温度一般低于400℃,避免了高温对于材料所造成的破坏或尺寸变异的现象。DPC陶瓷基覆铜板具有高散热、高可靠度、高精准度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DPC陶瓷基覆铜板的金属线路解析度上限约在10-50um之间(以深宽比1:1为标准),甚至可以更细,且表面平整度高,因此非常适合于要求高线路精准度与高平整度的覆晶/共晶工艺使用。但是使用电镀技术一方面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通过电镀镀上的铜膜与陶瓷基板的结合力不是很强,且电镀过程中会产生微气孔或孔洞。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覆铜氮化铝陶瓷基板的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闵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闵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10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