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5814.2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4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家健;李育勤;郭少慧;徐依绵;陈科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21/32;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信息 获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客户端通过摄像头拍摄图片后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以预设形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图片,并进行编码处理后发送至后台;后台将接收的图片进行解码后对图片进行人脸识别,获取人脸识别结果并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根据人脸识别结果在数据库中进行人脸匹配,当匹配成功后将对应的人员信息展示给客户端。本发明将人脸识别应用到移动互联网中,为用户提供了功能更强大的人脸识别,通过后台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功能和服务,拓宽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场合,满足了不同场景的多元化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在不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应用形式。在办公场景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进行员工身份的鉴别,从而代替传统的指纹识别技术。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的发展仍保持增长态势,移动APP和web开发仍是互联网开发的重要方向,不断有新技术的出现为移动互联网开发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目前市面上仍比较缺少将人脸识别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产品,大多数与人脸识别相关的APP都是相机类应用,没有能够用于办公场景下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人脸识别技术的兴起源于深度学习技术,目前的主流深度学习方案是基于某一用于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用于数值计算的开源软件库)、Caffe(常用的深度学习框架,主要应用在视频、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上)、Keras(基于Python的深度学习库)等,搭建以多层感知机(MLP)为基础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调整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参数,能够获得具有不同功能的深度学习模型,从而适应不同的需求。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办公场景下的应用面较窄,主要用于员工身份鉴别,没有充分整合人脸识别技术和信息检索与分析的优点,同时,由于深度学习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量,因此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集中于桌面端甚至停留在服务端,没能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普通用户难以发现深度学习技术的优势所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旨在将人脸识别应用到移动互联网中,为用户提供了功能更强大的人脸识别,通过后台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功能和服务,拓宽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场合,满足了不同场景的多元化需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获取方法,其中,所述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获取方法包括:
客户端通过摄像头拍摄图片后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以预设形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图片,并进行编码处理后发送至后台;
后台将接收的图片进行解码后对图片进行人脸识别,获取人脸识别结果并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根据人脸识别结果在数据库中进行人脸匹配,当匹配成功后将对应的人员信息展示给客户端。
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获取方法,其中,所述客户端通过摄像头拍摄图片后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以预设形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图片,并进行编码处理后发送至后台具体包括:
客户端启动APP,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后开启摄像头拍摄图片,并将拍摄的图片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通过前端接口以form data格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图片,并对图片进行base64编码,将图片转换成base64字符串后发送至后台。
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获取方法,其中,所述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获取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5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