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结剂、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2405.7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3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汪志华;苗力孝;石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安娜 |
地址: | 1011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正极 浆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结剂、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所述粘结剂包括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和聚偏氟乙烯,所述正极浆料包括所述粘结剂、三元正极材料和导电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TFE/VDF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共混,形成共混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粘结剂。由于TFE为四氟,减少了脱去HF的几率,因此降低了所述粘结剂的凝胶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混浆时锂离子正极浆料的凝胶化问题。TFE/VDF共聚物是耐氧化性强的氟聚合物,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由于TFE/VDF共聚物的加入解决了正极浆料的凝胶化问题,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从而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粘结剂、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高能电池,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容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仪器设备。随着在电动汽车、无线电动工具及军事上的应用,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LiNi0.8Co0.1Mn0.1O2与其它高镍的三元材料能够在较高的电压(大于4.3V)下发生锂离子的脱嵌反应,因此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正常的充放电情况下,锂离子在层状结构的碳材料(负极)和层状结构的氧化物(正极)的层间嵌入与脱出,只引起材料层面间距的变化,不破坏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但由于电化学反应与电解液腐蚀的影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往往会出现体积膨胀收缩、涂层结构开裂、剥落等问题,从而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其中,粘结剂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粘结剂是聚偏氟乙烯(PVDF),其具有良好的热化学、电化学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但PVDF在碱性条件下容易脱去氟化氢(HF)形成双键,然后发生凝胶化,其凝胶化原理如图1所示。而对于高镍的锂离子电极三元正极材料Li[NixCoyMnz]O2、Li[NixCoyAlz]O2等,尤其是x>0.7的材料,其表面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锂(LiOH)和碳酸锂(Li2CO3),的含量很高,从而使得采用PVDF作为三元正极材料的粘结剂时,会发生很严重的浆料凝胶化。而且,正极浆料的凝胶化问题,一方面会降低正极浆料涂布工艺的可操作性(需要在手套箱里涂布正极浆料),另一方面会降低离子电导率,继而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粘结剂、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以解决正极浆料凝胶化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结剂,包括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和聚偏氟乙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粘结剂包括:4.5~50%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50~95.5%聚偏氟乙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的聚合度为1000~5000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中,所述四氟乙烯与偏氟乙烯的摩尔比为0.05~20:1。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极浆料,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粘结剂、三元正极材料和导电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剂、三元正极材料和导电剂的质量比为0.2~2:6~10:1。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桑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2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