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双视场低盲区探测的双光纤激光雷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1582.5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0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张天舒;赵雪松;付毅宾;陈臻毅;范广强;董云生;于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视场 盲区 探测 光纤 激光雷达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双视场低盲区探测的双光纤激光雷达系统,包括有发射光学系统和接收光学系统,所述的发射光学系统向大气中发射光信号,经过大气后产生的后向散射信号被接收光学系统所接收,在所述的接收光学系统的焦平面处放置有主轴光纤和旁轴光纤,所述的接收光纤系统所接收的散射信号通过主轴光纤和旁轴光纤发送出去。本发明应用在主轴光纤基础上增加一个旁轴光纤,来实现激光雷达探测盲区的压制目的,这种探测技术实现起来不仅机构稳定性较目前探测技术而言有明显的提高,而且采用双光纤探测技术直接将两个回波信号进行耦合,避免信号拼接带来的稳定性差和跃变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双视场低盲区探测的双光纤激光雷达系统。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具有高时间、时空分辨率等优点,由于近些年来对流层激光雷达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如何解决盲区对探测结果带来的影响,所以要求激光雷达探测盲区要尽量小,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分析近地面垂直分布情况。
目前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多采用同轴发射光学系统,达到低盲区激光雷达探测的目的。同轴发射光学系统又包括同轴同心收发光学系统和同轴不同心收发光学系统,而同轴同心收发光学系统存在杂散光问题,影响激光雷达探测信号的质量,所以同轴不同心收发光学系统在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对于大口径激光雷达系统而言,由于次镜的存在盲区还是未得到很好的控制,虽然有人提出在主接收光学系统中增加一个近轴接收光学系统来减小盲区,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接收信号要进行拼接处理,这样会带来拼接信号不一致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现双视场低盲区探测的双光纤激光雷达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现双视场低盲区探测的双光纤激光雷达系统,包括有发射光学系统和接收光学系统,所述的发射光学系统向大气中发射光信号,经过大气后产生的后向散射信号被接收光学系统所接收,在所述的接收光学系统的焦平面处放置有主轴光纤和旁轴光纤,所述的接收光纤系统所接收的散射信号通过主轴光纤和旁轴光纤发送出去。
所述的发射光学系统包括有Nd:YAG激光器、扩束镜、反射棱镜一和反射棱镜二,所述的Nd:YAG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依次经过扩束镜、反射棱镜一和反射棱镜二后射向大气中。
所述的接收光学系统包括有牛顿式望远镜和聚焦镜,所述的主轴光纤和旁轴光纤均位于聚焦镜的焦平面处,经过大气后产生的后向散射信号被牛顿式望远镜接收并反射到聚焦镜上,光信号经过聚焦镜聚焦后,被主轴光纤和旁轴光纤发送出去。
为了控制激光雷达系统的盲区,本发明专利在离轴发射接收光学基础上,利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并代替小孔光阑实现空间滤波的目的。在接收光学系统焦平面处放置双光纤的形式,等效于在原有激光雷达视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视场可以达到双视场降低盲区的目的。
采用双光纤探测技术直接将两个回波信号进行耦合,避免信号拼接带来的稳定性差和跃变的影响。利用在主轴光纤基础上增加一个旁轴光纤,即为光纤阵列来实现激光雷达系统盲区的压制,不仅可以应用在不同轴收发系统中,更适合同轴收发系统中。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应用在主轴光纤基础上增加一个旁轴光纤,来实现激光雷达探测盲区的压制目的,这种探测技术实现起来不仅机构稳定性较目前探测技术而言有明显的提高,而且采用双光纤探测技术直接将两个回波信号进行耦合,避免信号拼接带来的稳定性差和跃变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结构图。
图2离轴反射、接收光学系统盲区光线追迹模拟结果图。
图3 双光纤离轴光学系统盲区光线追迹模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15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