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金属材料表面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6928.2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2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马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远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67/12 | 分类号: | B23D67/12;B23D7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衬环 握持杆 刀体 金属材料表面 延长使用寿命 锉刀 刀体前端 加工装置 刀柄 孔道 碳素结构钢 杆状结构 使用寿命 擦伤 垂直的 内嵌 碰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金属材料表面加工装置,所述装置为锉刀,所述锉刀包括刀体及刀柄,所述刀体的后端与刀柄的前端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于刀体前端的握持杆,所述握持杆为与刀体垂直的杆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刀体前端的孔道,所述孔道中内嵌有内衬环,所述内衬环的材质为铜或碳素结构钢,所述握持杆连接在所述内衬环上。本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可避免出现上述的手被碰伤或擦伤的情况,同时其结构设计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金属材料表面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锉刀,表面上有许多细密刀齿,条形,是用以对工件进行锉削的工具,可对金属、木料、皮革等表层做微量加工,是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锉刀按剖面形状分有扁锉(平锉)、方锉、半圆锉、圆锉、三角锉、菱形锉和刀形锉等。平锉用来锉平面、外圆面和凸弧面;方锉用来锉方孔、长方孔和窄平面;三角锉用来锉内角、三角孔和平面;半圆锉用来锉凹弧面和平面;圆锉用来锉圆孔、半径较小的凹弧面和椭圆面。由于不同的场合需要用到不同形状的锉刀,每种锉刀均独立设置,故现有锉刀形式多样。
锉刀的使用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使用技术,如针对工件表面挫削,需要使用者一手握持锉刀的刀柄,一手约束锉刀刀体的前端,以掌握好锉刀的运动轨迹、挫削力度大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若工件的体积较大且针对加工工位,锉刀在进行挫削时如刀头端距离工件过近,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用于约束刀体的手被碰伤或擦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在实际操作中,若工件的体积较大且针对加工工位,锉刀在进行挫削时如刀头端距离工件过近,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用于约束刀体的手被碰伤或擦伤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金属材料表面加工装置,本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可避免出现上述的手被碰伤或擦伤的情况,同时其结构设计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长。
本方案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金属材料表面加工装置,所述装置为锉刀,所述锉刀包括刀体及刀柄,所述刀体的后端与刀柄的前端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于刀体前端的握持杆,所述握持杆为与刀体垂直的杆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刀体前端的孔道,所述孔道中内嵌有内衬环,所述内衬环的材质为铜或碳素结构钢,所述握持杆连接在所述内衬环上。
本方案在运用时,刀体设置有握持杆的一侧远离工件,即刀体上安装握持杆的面的背面作为锉刀在加工体积较大的工件时的加工面,这样,操作者一手握持刀柄、一手握持握持杆即可很好的掌握锉刀在加工时的运动轨迹和挫削进给量,同时,操作者的手远离工件,可有效避免出现擦伤或碰伤的情况;同时,本方案中,所述握持杆相当于为相对于刀体外凸的外凸部,在锉刀上富集磨粒时,通过如在工作台上敲击本锉刀,锉刀的握持杆自由端作为锉刀与工作台的接触点,这样不仅可快速去除磨粒,同时可避免锉刀上的锉齿受到损害;同时,考虑到现有锉刀一般采用碳素工具钢制造,故完成制造后的锉刀在一般自然环境中,如室内温度中焊接性能、螺纹加工性能较差,本方案中充分考虑到握持杆与刀体连接的便捷性,即在加工锉刀时预留所述孔道,通过在孔道嵌入特定材质的内衬环,握持杆与刀体通过内衬环间接连接,而本锉刀在使用时如出现握持杆连接失效,可通过仅更换握持杆、仅更换内衬环、同时更换握持杆和内衬环的方式,使得锉刀能够被继续使用,而以上对内衬环的材料限定,使得其在室温环境下具有理想的焊接性能和螺纹加工性能,方便实现握持杆与内衬环的连接。以上内衬环区别于采用实心杆的方式,便于通过强度胀接的方式实现内衬环与孔道的可靠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握持杆与内衬环螺纹连接。本方案中,握持杆与刀体可拆卸连接,使得本锉刀在一般工况下可以仅包括刀体和刀柄的结构被使用和被收纳。
为实现握持杆与刀体的可靠连接,设置为:所述握持杆用于与内衬环螺纹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外螺纹,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握持杆上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靠近刀体的一端压持在刀体的表面上或内衬环的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远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泸州远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6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