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软硬件平台的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智能诊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7872.4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8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汲清波;侯长波;代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10/764 | 分类号: | G06V10/764;G16H5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软硬件 平台 云端 视网膜 oct 识别 智能 诊断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软硬件平台的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智能诊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医生客户端计算机、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服务器和交换机;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与医生客户端计算机相连接,医生客户端计算机通过交换机和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服务器相连接。本发明能快速正确鉴别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膜疣以及正常视网膜的OCT图像,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嵌入式软硬件平台的眼科视网膜OCT云端服务器的智能诊断系统可以对诊前疾病的筛查、预防,就诊时医疗图像辅助诊断、检验结果分析、手术辅助,以及就诊后的医疗随访、慢性病监测、康复协助、健康管理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诊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软硬件平台的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智能诊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存在着各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误诊漏诊率较高、医疗成本过高、以及医生资源供需不足和医生培养周期漫长等问题。在医疗数据中,医学影像占到超过90%的比重,但我国医疗影像的医生人数却远跟不上医疗数据量的增长速度需求。优质医生资源的供需问题在影像科、病理科方面尤其严重,超负荷工作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误诊率和漏诊率随之增大,再加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远不能与大型医院相媲美。另外依赖于人工主观分析与经验判断,受医生经验水平、医疗成本、医疗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很难有效的大幅降低误诊漏诊率。
视网膜的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玻璃膜疣是我国以及世界上的主要致盲眼科疾病,其起病隐匿,不易被觉察。由于视神经的损害不能逆转,等到病人发现不适去医院就诊时,通常视力已经严重受损,因此早期诊断对这三种疾病的治疗而言非常重要。随着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影像(OCT)技术应用于眼病诊断与治疗等各方面,面对海量的数据,医生迫切需要高效的视网膜OCT图像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助力影像医生诊断效率的大幅提升而提供一种基于软硬件平台的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智能诊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软硬件平台的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智能诊断系统,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医生客户端计算机、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服务器和交换机;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与医生客户端计算机相连接,医生客户端计算机通过交换机和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服务器相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特征:
1.所述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服务器包括网络通信模块和视网膜OCT识别模块;
2.所述视网膜OCT识别服务器为嵌入式的软硬件平台;
3.将深度学习算法移植到嵌入式软硬件平台上,所述平台采用异构多核处理器,通过ARM与FPGA的协同工作完成视网膜OCT识别并给出初步诊断。
一种基于软硬件平台的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智能诊断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采集视网膜的光学相干断层影像,通过接口传输到医生客户端计算机;
步骤二:医生客户端计算机选择影像文件并将影像文件通过交换机传送给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服务器;
步骤三:云端视网膜OCT识别服务器的视网膜OCT识别模块完成光学相干断层影像的识别,判断出视网膜疾病和正常视网膜并给出初步诊断;网络通讯模块将诊断建议通过网络返回到医生的客户端上给医生提供参考。
所述视网膜疾病包括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膜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78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